摘要:公众对一个个独立事件的聚焦成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从而倒逼着社会净化,政府改良,企业负责,个人自制。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当一个个独立的“偶然性”事件频繁发生,就会再次被舆论整合,从“偶然”出发,推动改革和完善。期待,中国舆论重速度而不忘沉淀,迎来黄金时代。 |
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很早就注意到,在当下中国,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主流媒体舆论场”,忠实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是依托于口口相传特别是互联网的“民间舆论场”,人们在微博、BBS、QQ、博客上议论时事,针砭社会,品评政府的公共管理。互联网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改写了“舆论引导新格局”。
2012年,两个舆论场相互作用白热化。回顾2012年,无论是具体到个人的微笑表哥、虐童女教师,还是全民性的理性爱国、北京暴雨互助、网络反腐,这些事件都离不开一个词——微博。
2012年,微博引导着社会舆论,甚至在众多社会事件上成为主流。微博,在传递着信息的同时,也传递了情感和情绪,在网络的高倍放大镜下,舆论监督的力量任谁也不敢小视。积小流,得以成江海,积跬步,得以至千里。每一个声音就是一束光,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得以照进社会角落,给人们带来光明,而这种光明则代表着希望。
网络反腐,这是一个时代的典型
今年“网络反腐”格外迅猛。十八大之后网络反腐异常活跃,且多为微博实名举报。其中又以奢侈品反腐、情色反腐、财产反腐、“坑爹”反腐为最主要代表。“微笑局长”杨达才,广州“房叔”,不雅视频主角雷政富,太原市公安局局长李亚力,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为网络反腐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