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李宁:是什么导致了“社会情绪反向”?

2013年01月09日15: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李宁    字号:
摘要:蓝皮书指出,弱势群体中一些本该同情却欣喜、本该愤恨却钦佩、本该谴责却赞美的“社会情绪反向”值得警惕。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从总体上分析了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发展态势和存在的问题。其中调查显示,社会的总体信任指标在2012年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及格线。蓝皮书指出,弱势群体中一些本该同情却欣喜、本该愤恨却钦佩、本该谴责却赞美的“社会情绪反向”值得警惕。(《京华时报》1月8日)

本该同情却欣喜、本该愤恨却钦佩、本该谴责却赞美的“社会情绪反向”,值得警惕和深思。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社会情绪反向以及社会总体信任度指标跌破及格线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原因值得关注:

一是法律执行不严、法治不彰导致不信任感加剧。由于我国法律体系建设的不完善,加上法律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依法治国方略没有真正落实。社会成员按照法律办事,遵从法律的意识淡薄,这样使得无法用固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社会中每一个成员的行为,其结果是不尊重社会公德、没有诚信意识,自然也就没有安全感,社会成员之间也不会相互信任。

二是社会综合改革滞后。目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比如官员腐败、法律执行不到位损坏群众利益、公平缺失等,但是,这些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继续推进改革,用改革的思维和方法,革除不合理的制度体系,建立合理的制度体系。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原因,导致一些改革推进不力,一些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改革,不仅没有推动,反而滞后,以致一些损坏群众利益的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无法实现民众所希求的公平和正义。结果,不诚信行为大行其道,好人吃亏成为常态,劣币驱逐良币,道德底线一步步下滑。

三是社会个体成员自身素质导致社会情绪反向。对于社会不信任问题,绝不能总将板子打在社会制度上,还必须得从社会成员自身找原因。其中,人性中的自私自利、缺乏公共道德和责任感,就是一个重要方面。换句话说,每一个国人都痛恨腐败、深受社会不公的侵害,但是具体事情面前,又都希望得到特权的照顾,希望凌驾于公平公正之上。殊不知,社会不信任、社会公德和法律尊严被践踏,就是人人都希望拥有“特权”,人人都指望“我可以骗你,你不可以骗我”造成的。因此,自省和反思,是重建社会信任的重要环节。

分享到:

(责编:吴杨)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