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废-台海时评

王建民:负面思维当道,台湾困境之源

2013年01月14日12:16    来源:海外网    王建民    字号:
摘要:民进党一直反对马当局采取开放的两岸政策甚至反对两岸经济合作,如曾公开强烈反对ECFA,反对开放大陆学生在台就读(最后蓝绿妥协才有了“三限六不”政策)、反对陆生纳入健保,等等,“反对”与“否定”成为民进党负面思维的集中表现。

当下的台湾社会弥漫着负面思维与消极思维的气氛,缺乏正能量与正面进取思维的社会环境,这是造成台湾经济困境、社会纷争不断的重要根源之一。

台湾社会负面思维的出现,似乎与台湾当局对大陆改革开放及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反映有着密切关系。上世纪70年代末期,大陆迈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和平统一”的对台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实现“三通”,从此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一页。面对大陆努力改变两岸僵局伸出的橄榄枝与释放的积极信息,台湾当局并没有正面、积极回应,而是更多的担心与忧虑,蒋经国提出了“不妥协、不接触、不谈判”的“三不”原则来应对,开启了台湾在处理两岸关系问题上的负面与保守思维的先河。此后,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台湾基本上没有背离这一思维与原则,所有的开放政策与作为均是被动的、滞后的,从来没有积极、主动过。直到今日,台湾当局的负面思维从未改变过,而且还从两岸议题向其他议题与领域蔓延,让台湾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负面思维与消极反对的氛围。

李登辉执政时期,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冲击与强大民意压力下,在两岸问题上采取了一些开放政策措施,但随着其政治立场的改变,在执政后期抛出了臭名昭著的“戒急用忍”政策,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踩刹车”,制订限制性的政策措施。陈水扁上台执政后,受制于岛内外环境提出了“四不一没有”的承诺与主张。尽管“四不一没有”具有正面价值与意义,但陈水扁并没有严格遵守他的这一承诺,特别是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问题上提出了“有效开放,积极管理”的政策口号,在名为“积极”开放之下,行“消极”管理之实,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实施更为严格的管制政策,尤其是继续不开放两岸直航,不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不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直接导致台湾迈向衰落之路。于是,陈水扁执政时期,被称为台湾“失落的八年”。

马英九上台执政后,虽然采取了较为积极、开放的两岸政策,实现了两岸直航,实现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与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但两岸政策的最高原则却是马英九提出的“不统、不独、不武”的“新三不”原则。这“新三不”原则缩限了马英九发展两岸关系的积极思维,逐步成为制约当前与未来两岸关系实现突破的重大政治障碍,对两岸关系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在两岸ECFA协商谈判中,马当局对大陆也提出了“二不”前提,即不开放大陆农产品进口、不开放大陆劳工在台就业。另外,对大陆企业赴台湾投资也设置了许多“不”,如参股台湾企业上限“不得”超过20%,“不得”有企业的主导权,“不能”有控制权,“不可”当经理;在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就读问题上有“三限六不”政策,等等,可以说台湾当局有关两岸往来与经贸合作的政策措施,均是以限制为出发点,这是负面思维的必然结果。

作为台湾第二大党的民进党,较国民党更甚,负面思维、消极思维、否定与反对成为其核心思想与指导原则。“为反对而反对”是外界对民进党的基本印象与认知。尤其是在与两岸相关议题的政策主张上,民进党几乎全是负面思维,一直持否定与反对立场。民进党中执会还特别对民进党公职人士赴大陆参访活动确立了“四不”原则,即“不禁止,不鼓励、不矮化‘国格’,不主动组团”,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对策略。“不禁止”是因为在两岸关系大发展、大交流的背景下无法完全做到禁止,因此只能被动地“不禁止”;“不鼓励”,则是更消极,不愿面对两岸发展潮流,实际上也是一种原则限制;“不矮化‘国格’”则是“台独”意识形态下的必然结果,显示了其强烈与保守的政治立场;“不主动组团”,也是被动与消极作为。其实,民进党一直反对马当局采取开放的两岸政策甚至反对两岸经济合作,如曾公开强烈反对ECFA,反对开放大陆学生在台就读(最后蓝绿妥协才有了“三限六不”政策)、反对陆生纳入健保,等等,“反对”与“否定”成为民进党负面思维的集中表现。

台湾社会的负面思维不仅仅表现在两岸问题上,而且已蔓延到其他领域。如对壹传媒并购交易案,在野的民进党以主观认定可能造成“媒体垄断”为由坚决反对,民间也有一股反对声音;执政当局不是依法鼓励与协助企业兼并,反而处处限制,台“金管会”还针对中信慈善基金会董事长辜仲谅主导收购壹传媒集团一案专门订下“不得控制、不得经营、不得主导”的“三不原则”。这是岛内负面思维在经济问题上的又一典型反应。其实,马英九推动的一系列改革,阻力大,困难重重,也与岛内负面思维当道密切相关。岛内各界不是更多的从改革可能带来的正面意义与积极影响出发,而是从改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来考虑问题,于是反对声音不断,干扰不断,让改革更加困难,改革方案不断修正与变调。民进党更是在政治利益考虑下,对马英九的政策主张与改革举措坚持反对与抵制,从不配合,而自己却从来提不出正面的、积极的改革方案,严重影响台湾的改革进程,制约台湾的进步与发展,也让民进党成为一个“为反对而反对”的政党。

这就是今天的台湾,处处呈现负面思维,消极思维,缺乏正面思维,缺乏正能量;处处以不作为为先,以限制为先,以否定为主,以反对为主,“不”与“非”成为时代的主题词(如“二不”、“三不”、“四不”及“非核家园”等)。只要守成,不要改革;只要否定,不要进取,于是只有不满,只有怀疑,只有消极情绪。这种负面思维的环境与气氛,是今日台湾困境之源。(来源:华广网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

分享到:

(责编:吴杨)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