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经意间,检查考核竟也有了一个“周期律”,走入了“泛滥——清理——再泛滥——再清理”的怪圈之中。 |
据人民网1月28日报道,1月27日,广东省政协举行大会发言。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郭清宏在发言中表示,在现实工作中,许多领导热衷于搞形式,各类检查考核活动太多太滥。如此频繁且杂乱检查,常常把基层干部拖得身心疲惫、苦不堪言。
不经意间,检查考核竟也有了一个“周期律”,走入了“泛滥——清理——再泛滥——再清理”的怪圈之中。
新闻中,据郭清宏委员介绍,广东省纪委前几年在全省清查发现,党政机关各种检查考核项目,仅面向乡镇(街道)的就有356项,清理了327项,保留29项,撤销率逾90%;然而,一段时间过后,乱检查、滥评比的歪风又悄然兴起;某市一年接待的上级检查竟达400多次,同时,这个市组织到县上的检查也有100多次。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数量庞大的检查考核,已成官场沉疴,不清理不行,清理后再度复发乃至变本加厉,却又难以防范、遏制。
这样一种状况,官场上下自身就怨言多多,“一天洗8次澡(陪泡温泉)”、“一夜赶4次饭局”、“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等切身感受、经验之谈,不时脱口而出、见诸报端。事实上,我国高层和许多地方,也对检查考核的泛滥一次次开火,奈何检查考核的生命力十分顽强,结果成效均不大,更谈不上根治。究其原因,在于检查考核已经成为许多部门、机构的常态工作方式,他们已经习惯于以形式主义对付形式主义,以官僚主义对付官僚主义,于是除了“认认真真走过场”之外,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方式了。
可以说,观念不变、作风不改,官场必然作茧自缚,难逃检查考核之累。而要改变,就需要跳出官场内部,从老百姓中获取压力和动力——我们该从老百姓的视角去追问,如此多的检查考核,老百姓得养活多少“考察团”?其中又有多少检查考核,才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譬如,关于卫生是否合格达标,在当地居住的老百姓没有发言权,只是来这里走马观花看一圈的检查组却拥有“生杀大权”,这是何等的离奇荒谬。
除了极少一部分事项外,绝大多数检查考核,其实都应该交给老百姓去做。老百姓关心什么,他们自然就会去“检查考核”什么;哪些事项合格不合格,老百姓心里本来就在打分;至于某些老百姓根本不在乎的所谓工作,官方又何必轰轰烈烈去操办、热热闹闹去检查呢?很明显,倘若官方的工作重点遵循着老百姓的需求,便不会有那么多无聊的官场检查和考核,而只会有民间的呼唤和监督。
民意才应该是各项工作的指挥棒,忽视这一点,工作就会走进各种怪圈中。环顾古往今来引起人们思索的一个个“周期律”,其生成之因和破解之策,也均和以什么为指挥棒这一基本要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