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体制改革是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前提。从中国的现实来说,城市行政体制改革最为关键。在确立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过程中,必须把以人为本和全球化考量进去。以人为本就是要改变城市以官僚为本和以钱为本的传统。 |
海外网4月9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报道 中国传统几千年,在大多数时间里,只有三级政府,即中央、省和县。就市来说,只有两级,即省城和县城。但现在光是市就有五个级别。
城市体制改革是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前提。从中国的现实来说,城市行政体制改革最为关键。在确立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过程中,必须把以人为本和全球化考量进去。以人为本就是要改变城市以官僚为本和以钱为本的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到目前为止,在很多地方,以钱为本和以官僚为本成了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导原则,因此导致了城市化过程中的权钱一体化。权钱的一体化的确造就了巨大的动力,从量的方面,快速有效地推进了中国的城市化。但是,这种一体化也导致了无穷的城市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城市改革而得到转型。
同时,城市行政体制改革也是城市全球化的关键。城市全球化表明城市的人、财、物等方面向国际社会的开放,但官僚化严重地阻碍着这方面的进步。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城市发展主体的问题。无论是城乡统筹还是产业升级,都会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谁来做?”这个问题往往被忽视。在中国,很多人不太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城市的发展主体当然是政府。政府是中国各方面发展的主体,这是1949年建国之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思想意识。
的确,在改革开放之前,什么事情的主体都是政府,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在经济层面发生变化,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之外,发展出一个民营部门来,包括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等。在经济发展方面,混合经济已经成为现实,经济主体的多元性已经被人们所接受。但是在城市发展方面,这个意识还是很薄弱。在实践上也如此,政府包揽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还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