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湾眼下只想追求利益,不愿触及政治协商,大陆诉诸民族大义,并放眼和平统一,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战略错位。让大陆感觉不舒服的,或许还不只是因为台日签署渔权协议,而是这个协议再次暴露并放大两岸之间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
海外网4月12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 经过17年跌跌撞撞的谈判,台湾与日本周三终于签署“台日渔业协议”,扩大台湾渔民在钓鱼岛(台湾称钓鱼台,日本称尖阁诸岛)周边海域作业的范围约1400平方海里。不过,台湾渔船仍不能进入距钓鱼岛12海里的海域。
该项协议并没有提及台日间存在争议的钓鱼岛主权问题,台湾方面也一再强调在钓鱼岛主权上没有让步。不过,中国大陆网络舆论几乎骂声一片,少数网民甚至痛斥台湾总统马英九得了“软骨病”、是个“蠢蛋”,并认定台湾与日本签订渔业协议,等于间接承认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下属的《环球时报》表现得较为冷静。该报昨天发表社论说,中国大陆已经承担起保钓的历史重任,“不能为了强求台湾的态度而把一部分力气转向两岸之间,只要不拆台,就由台湾去吧”。
大陆外交部发言人当天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媒体询问时说,中方“对日本和台湾方面商签渔业协议表示严重关切”,但外交部在官方网站挂出的内容,“严重关切”这四个字变成了语气稍轻的“关注”,显示大陆方面也不想做出太强烈的反应,避免事态升级。
台湾舆论几乎一面倒赞好,将台日渔业协议形容为“重大突破”、“外交突围”,连绿营也无法见缝插针,批评声音占极少数。马英九昨天接见日本交流协会会长大桥光夫时,更将台日渔业协议形容为“历史性的任务”。
中日在钓鱼岛主权上的矛盾激化,正好让夹缝中的台湾捡了个便宜。马英九不但能向美日交代,还能证明他的“活路外交”主张是可行的,又可转移台湾社会对他政绩欠佳、心腹接连陷弊案泥沼的不满。马英九这一招,可谓“一石三鸟”。
眼下看到的是,台湾惊喜,因为日本让步而得到渔权的实质利益。日本窃喜,给点小惠换来两岸不携手保钓的安全感。美国放心,得到两岸保钓不会太过团结的政治收获。大陆尴尬,乍看之下没得到什么,但又不能做出过激反应,因为马英九争得渔权,确实能为台湾渔民带来实质利益。
其实,在台日签署渔业协议之前,马英九在接受日本媒体的访问时已亲口表明,台湾不会与大陆联手保钓,这次与日本签署协议只是马政府将语言转化为行动的表态。
从台湾角度而言,由“美日安保条约”和“与台湾关系法”搭建起的美日台关系框架已决定了,无论蓝营或绿营执政,台湾都不可能走上与大陆携手保钓的道路。国际话语权微弱,主权争夺战打不响,那干脆先抢渔权,马政府这次将务实主义路线贯彻到极致。
就大陆而言,这下真是吃了记闷棍。接下来该采取什么手段回应?是该向日本抗议,还是该惩罚台湾?要不摸摸鼻子算了?经济上一再对台湾让利,但至今仍看不到台湾社会出现一股明确认同和追求两岸统一的政治力量,即使国民党也转变为务实政党,更多是借靠“大陆因素”的正面效应来争取选票、延续执政。
大陆在两岸问题上总把民族大义摆在重要位置,台湾马政府采取的却是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策略,大陆主张两岸关系的战略性目标是深化政治互信,台湾却只聚焦在寻找经济活路和扩大自身国际空间。
马英九将今年的两岸工作重点定为:扩大深化两岸交流、“两会”尽快互设办事处,检讨“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不合时宜、带有歧视性的条文。这些都是技术性、事务性的工作,不会对两岸关系的大格局带来深远改变。
习近平在谈及两岸关系时,明确强调“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同胞一家人”的血缘关系,并将两岸和平发展与大陆目前大力宣导的“中国梦”相结合,呼吁两岸“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些都是更具深远意义和宏观战略意义的大目标,最终希望促成两岸和平统一。
台湾眼下只想追求利益,不愿触及政治协商,大陆诉诸民族大义,并放眼和平统一,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战略错位。让大陆感觉不舒服的,或许还不只是因为台日签署渔权协议,而是这个协议再次暴露并放大两岸之间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摆在眼前的事实是,经济上越走越近并没有带来政治上越走越近的效果。
从经贸和选票角度而言,“大陆因素”在台湾从负转正的效应已基本稳固。在政治和国族认同上,如何让“大陆因素”在台湾发挥的效应从负能量转为正能量,将是大陆下个阶段迫切需要突破的一大瓶颈,也是两岸关系中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
(原题:实质利益与民族大义,作者沈泽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