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徐剑梅:洋本本与土本本是相通的

2013年08月26日10:13|来源:学习时报|字号:

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自从离开象牙塔,深感不走万里路,不与人生阅历和社会实践相参照,读书容易走入死胡同,既难读懂,更难读活。

为什么变成“费力巴哈”

恩格斯1886年撰写的《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本薄薄小书,公认读起来费劲,因此落了个绰号“费力巴哈”。

大学时,曾经和很多人一样,没读懂不说,还对黑格尔的名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产生了严重误读,曾以为这句话是对现实中所有黑暗、丑恶、消极现象的背书。

客观说,这本书之所以难懂,很大一个原因是恩格斯就没想让它容易懂。从行文来看,恩格斯预先已设定目标读者群——熟悉黑格尔、熟悉费尔巴哈、熟悉德国古典哲学的渊源传承的人。他压根就没打算交代背景,甚至经常沉浸在费尔巴哈文字的细节里。我们这些生活在21世纪、非哲学专业的中国人,不熟悉黑格尔,没读过费尔巴哈,对德国古典哲学一头雾水,读来怎么可能不费劲。

从写法上说,这本书又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读书笔记,是恩格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批判性阅读,并通过这种批判来阐明他和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即恩格斯在此书1888年单行本出版序言中所说的“新世界观”。但这样反面立论、背面敷粉的写法,对习惯于当面锣对面鼓的中国读者来说,也更难适应。

尽管如此,批读之下,出乎意料地产生了浓厚兴趣,主要原因:一是这部经典浓缩了马恩理论的诸多精华;二是与中国的现实具有强烈的观照意义。如果与法国学者托克维尔所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参照来读,与中国当前国情联系起来,其可投射于中国现实的内涵便更加意味深长。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录用,信息化,工业,见面会,讲政治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嫖客称得知卖淫女未成年倍感痛心 助其脱困

揭秘:戴笠死后女秘书为何被秘密处决?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桂林一学校附近发生爆炸 已致1死20多人伤

沪自贸区或试水人民币自由兑换 专家:需谨慎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