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范子军:“最终解释权”须靠最较真维权终结

2013年09月22日09:05|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字号:

中秋小长假期间,折扣券、礼品卡、VIP会员卡满天飞。在大大小小的优惠促销活动中,“最终解释权”一词常常映入消费者眼帘。发生消费纠纷时,商家一旦亮出“最终解释权”这道护身符,往往就能“化险为夷”。(9月21日人民日报)

既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早就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最终解释权”为借口,侵害消费者的权利,商家经营活动相关细则中一旦出现“最终解释权”,就构成违反法律规定的事实,监管执法部门就该发现一起、叫停一起、查处一起。“霸王解释”之所以阴魂不散,显然与维权部门缺失较真执法精神不无关系。

少数商家明知故犯,无视相关法规规定,动辄在服务条款中预设所谓“最终解释权”,显然不只是为出现不可预期的消费歧视和纠纷时掌握主动权,更多地则是有意识为忽悠、欺蒙消费者埋伏笔、做挡箭牌,存在主观故意的欺诈嫌疑。因而,但凡出现类似条款,消费者就得多长个心眼儿,先让商家把条款“解释”清楚,然后做出消费与否的取舍,而不是糊里糊涂地跟风,被假惺惺的“优惠”所蛊惑,误入商家设置的消费骗局甚至陷阱。倘若大家都学会较真,商家钻不了空子,所谓的“最终解释权”也就不管用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许诺充值1000元办理VIP贵宾卡“可以打八五折”,实际消费结账时却告知只有其中个别项目才能享受打折,这显然是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以牟取利益为目的,以欺骗为手段的的欺诈行为,构成了法律意识上的商业欺诈。

因此,面对“霸王解释”以及因此而受到的权益侵害,消费者固然要增强维权意识,及时向监管执法部门投诉;相关部门更要切实本着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原则,不含糊、不手软、不和稀泥,如此形成合围、严打之势,令其吃不了兜着走,才有望终结变着法儿算计消费者的“最终解释权”。(范子军)

(责编:张婷)

分享到:

服务,商家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北京10余男子小区内玩集体“性派对”被抓(图)

惊曝!前台北副市长女儿卧底英国妓院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南京公交斑马线礼让 将路权优先还行人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