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娄士强:提升司法公信需更多“答疑解惑”

2013年09月30日08:33|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字号:

28日,沈阳市中院官方微博“沈阳中院”就夏俊峰杀害城管一案发布相关解释,回答了网民反映比较集中的夏俊峰是否遭受殴打、其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的问题。

的确,司法工作要以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受社会舆论的左右,但这不意味着可以对公众的声音置之不理。在活跃的舆论环境中,司法机关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针对公众的质疑多做些解释,这既能提升公众对司法的信心,也能维护司法的权威。

最近这段时间,各地审理了几起社会影响较大、舆论关注度较高的案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法院在审判之后,对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了解释。最近,随着对夏俊峰的死刑执行完毕,媒体和网络的各种议论达到高峰。沈阳中院28日对夏俊峰是否遭受殴打、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等问题进行了回答,体现了对公民知情权的尊重。此前,李某某等五人强奸案宣判时,法院也对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了解释。

事实证明,媒体的迅猛发展活跃了民主法治建设的舆论环境,这对法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近这段时间,人们明显感觉到新闻报道中的“案子”多了,公开审理的“王书金案”、“丁书苗案”、“龚爱爱案”等,都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在讨论案件的过程中,人们难免会产生与判决结果不同的观点,这也是法院必须面对的新情况。尽管法院判决不应被舆论左右,但是,如果质疑声得不到专业、权威的回应,各种误解和猜测很可能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扩大影响,消解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司法机关在舆论面前的沉默,甚至会让一些人对法治丧失信心。

看来,面对社会公众的议论和质疑之声,法院也要多一些积极主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曾在全国法院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级法院要正确对待民众通过媒体表达的意愿,在公布司法信息的同时答疑解惑。从近期几起开庭审理的案件来看,法院对审判结果做解释,既回应了公众的质疑,也提升了司法机关的公信力。

当然,法治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公众的法律水平也是逐步提高的,随着舆论环境的进一步活跃,司法机关必然面对更多的“挑战”。出于对民众知情权的尊重,各级法院应当不懈努力,积极回应民众对法院工作的关切,把每一个案件、每一次判决当成面向公众的法治教育课。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司法机关,挑战,案子,案件,法院判决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遗产税将落地”引热议 3千万财产纳税超千万

惊曝!台“立法院 ”总机或遭监听(图)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京冀交界高山被盗采者挖空 两地均称不管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