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9月30日09:40|来源:东方网|字号:
周一到周五,一天换一款手表,就读于武汉市内一省级示范高中的高二女生晓琪,是不折不扣的“手表控”,近日,这位“表妹”又看上了一块价值5000元左右的机械表。妈妈吴女士称,他们家只是普通的工薪家庭,因宠爱女儿,才尽量满足女儿的要求。在妈妈看来,女儿就是要富养。(9月29日《武汉晨报》)
在传统文化中,“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在现代社会,“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的观念历久弥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与推崇。在想象的图景里,只有让女孩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满足,以后才不会贪图小恩小惠,被金钱所蒙蔽,面对诱惑的时候能够坚守底线。于是,望女成凤的“中国式父母”宁可省吃俭用,也要千方百计地满足女儿的物质欲望。
作为一名高中生,晓琪自然不能实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然而,虚荣的攀比心理,抽象的符号消费,让晓琪迷失了自我。为了塑造“有钱人”的身份属性,晓琪用替代性消费使虚荣心得到满足,用透支型消费建构自己的社会认同,甚至为了和同学攀比,私下找姑妈和表姐借钱购买高档机械表,声称过年时用压岁钱来还账。
物质丰盈精神苍白,是这一代青少年的致命伤。过于关注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却很少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让孩子们“满了口袋空了心灵”。换言之,“女孩要富养”不能只是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也要给予孩子精神世界的发育与建设以足够的重视与帮助,让女儿成为见多识广、优雅聪慧的新时代女性。
可是,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也越来越大,做父母的往往“分身乏术”,在家庭教育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通常难以做到在精神上“富养”,于是,对女儿物质欲望的满足成为父母表达情感的重要方法和替代手段。
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一个女人可以用化妆品使她出一出风头,但是获得别人的喜爱,还要依赖她的人品和处世手段。”晓琪通过手表赢得了同学们艳慕的目光,看似凸显了一个“有钱人”的形象,实则上是内心脆弱的表现。更何况,这种透支型消费迟早会难以为继、早晚有“穿帮”的一天。
穷养也好,富养也罢,教育从来都没有模式化的道路可走。只不过,脱离家庭经济实力的透支型消费,是对“女儿要富养”的片面化解读,令人担忧。“女儿要富养”的本义,在于开拓视野,丰富精神世界,提高女儿自力更生、自强自立的能力,让孩子能够从容面对人生的挑战与挫折。适度的物质欲望的满足,只是“女儿要富养”的部分,而非全部。
(责编:张婷)
富养,解读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