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9月30日10:49|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字号:
近年来,逐渐富足起来的中国家庭更加注重孩子的艺术教育。然而,在城市艺术培训市场“爆棚式”发展的同时,农村孩子的艺术教育却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在河北省的一个村庄,有一群人正在探索“向农村孩子播种艺术”的模式,试图改变这种“被忽视”。 (中国新闻网 9月29日)
当城里的家长削尖脑袋为孩子选各类艺术班时,农村,这个被艺术遗忘的角落,很难引起高端艺术的眷顾。在保定端村,有一批由艺术志愿者,在荷风基金会的支持下,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一路走来,给当地农村孩子带来了艺术的薰陶,甚至点燃了他们的艺术之梦。
也许,在许多人看来,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会有这样一定势,就是城里的孩子可以搞艺术,跳芭蕾、舞国标,唱美声,农村娃就只配在闲暇时光跳跳绳,甚至只有上山放羊之类等做些农活贴补家用。这是艺术富贵病的一种表现。而“端村模式”,打开了扭转这种思维定势的口子,给农村孩子一个接受艺术薰陶的机会。
端村模式意义在于,首先,他是无偿性质的,这一点对于农村而言,是最为关键的。因为,在农村,特别是一些家长,对于孩子学习高端艺术确实存在着学艺术不如放羊干活解决家用问题的短浅认识。第二,他是志愿组织和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主动探索。第三,他与地方政府的有机融合,推进了高端艺术向农村普及。他充分了院校、基金会的作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三种力量的有机结合,从而推开乡村艺术教育普及化的大门。
对于艺术的追求,不分富贵贫穷,不分背景身份,只分有无兴趣的区别,而在现实当中,对于高端艺术的普及,由于资金、人才的短缺,在其他基础教育仍然未能实现均衡服务的前提下,政府的投入,一直是一个短板。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引入社会力量的加入,发挥他们的力量,应该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方法。“端村模式”,应该为开拓农村艺术教育树立了一个坐标。
如今端村的孩子能够在比较好的环境里接受艺术教育,但是必须清楚,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艺术教育的整体欠缺需要全社会共同填补。
正如一位接受荷风艺术基金帮助的学生所言,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继续跟着北京的老师学习芭蕾舞,不过,她说:“我一定不会放弃跳舞,以后我也要考舞蹈学校,像老师那样”。这也许就是,端村模式给予农村孩子所带来的“艺术的自信”和精神上的支持。也呼唤着各方,以端村模式为先导,积极参与,主动支持,把高端艺术带向农村,把艺术享受带给孩子,或许会成就城乡一体化的艺术风范。(张立)
(责编:牛宁)
农村孩子,艺术教育,艺术基金,端村模式,农村人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