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10月01日08:52|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字号: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部分列车票价“十一”前后不一致,质疑12306网站系统出了问题。铁路部门回应称,十一前这些车次的票价其实是打折之后的价格,十一期间调整为原价,故票价有所上涨。(9月30日《新京报》)
贴上“十一黄金周”标签搭车涨价,火车票也不例外。铁道部门以“平日为折后价”回应国庆部分火车票涨价,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我们平时买的火车票都是“折后价”,节假日才是正常票价。这种所谓的“正常票价”,在笔者看来实则是一种变相涨价手段,这跟景区借《旅游法》变相涨价如出一辙。
据报道说,为了吸引乘客,铁路部门会对车上剩余的座席实行打折优惠,但目前只有特定线路、特定时段会出现打折情况,有时甚至只限于特定席位,因此“并不存在网络出现故障的情况”。特定线路、特定时段的打折,可却偏偏不是节假日,而是在客源运输淡季,特定席位会出现销售不佳的情况下,这意味着节假日火车票打折,只能是一厢情愿而已。
不可否认,火车票选择在“十一黄金周”涨价有其合理的一面。随着通胀压力高企,人力成本、油价上涨等使铁路经营成本增加,再加上一些铁路新增或维修设备所带来的资金投入,这些因素使得火车票不得不上涨。然而,火车票此番涨价为何要拿“折后价”说事呢?表面上看,“十一黄金周”的票价为原价,但这种没有折扣的所谓原价,不过是借“折后价”进行涨价的曲线营销罢了。
有专家指出,虽然市场化运营对铁路系统盈利压力巨大,但是如果能按照现代公司治理制度运营,提高运行效率、降低内部管理成本,加上国家给予的各种政策税收优惠和补贴,或许不大幅提价也能解决巨额债务问题,毕竟铁路在中国仍然具有很强的公共服务性质。诚哉斯言,火车票走出“逢节必涨”怪圈,必须让节假日也应是“折后价”,要不,铁路行业所谓的公益属性将不复存在。
再者,火车票之所以无法走出“逢节必涨”的怪圈,背后凸显的是铁路盈利模式的单一,不能通过其他途径来消化成本,提高收入。火车票如何逐步摆脱“节日经济”,让火车票节假日也应是“折后价”,这考验着铁路部门的善治智慧。另外,对这种变相涨价行为,有必要进一步规范火车票价格听证,要尽可能的向社会公众,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对其价格进行听证。遗憾的是,今年以来有关方面没有组织过对火车票站票价格的听证。这难免造成了铁路部门在票价方面“关起门来决策”,结果也就注定火车票“逢节必涨”。(黄春景)
(责编:牛宁)
火车票价格,十一黄金周,折后价,逢节必涨,铁路部门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