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朱建科:景区“错峰降价”到底忽悠了谁

2013年10月03日00:10|来源:红网|字号:

  自10月1日新《旅游法》实施以来,国内各景点的游客呈现井喷,一个“堵”字已经远远不能诠释黄金周带来的尴尬,但是精明的景区管理部门恰恰是利用拥堵现象做文章,为什么景区会出现拥堵?说明景点人气旺,只有堵才能堵出财源,堵出商机。

  尽管国内各景区都信誓旦旦表示,将严格执行《旅游法》的有关规定,把游客当做上帝,充分尊重游客的意见,并且不趁机哄抬景点价格,事实果真如此吗?《新京报》10月2日报道,张家界天柱山景区降价有猫腻,降价行为“缺斤少两”,名义上降价,实则把降下的利润差通过二次消费充分弥补。风景怡人的景区错峰降价行为,到底忽悠了谁?

  错峰降价,美其名曰是为缓解众多游客的拥堵。该降时不降,却等到黄金周结束后再实施降价行为,这个时间差打得真好,既没有违反《旅游法》也充分缓解了景区黄金周的井喷现象。问题是游客买账吗?假日期间不降反涨,却在假期后降价,景区的猫腻行为只会伤害众多游客的向往心里,再漂亮的凤凰一旦落草了,肯定不如鸡。最终受伤害的只会是景区,虽然游客阻止不了景区猫腻行为,但是却有权选择不去。

  除了用错峰降价迷惑游客,部分景点还采用明升暗降的方式回笼因降价失去的收入,进入景点就必将存在着二次消费,虽然门票价格稍微调整了,但是其他的消费价格却空前提高,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真正吃亏的还是游客。并且,景点在明升暗降的同时,为了遮挡公众的目光,在高调公布降价景区名称的同时,依然还是采用狸猫换太子的龌龊手段,随便在著名景区附近找一个点作为迎接降价潮的见面礼,而真正的著名景区票价依然坚挺,用高傲的姿态等待旅客上钩。为了赚钱,各大景区的商家们可谓用心良苦,把《旅游法》的空子钻得体无完肤。

  其实,作为景区收入重头戏的“五一”“十一”黄金周,采用适当的价格调整行为也无可非议,毕竟这两个黄金周是全年收入的重点,都可以理解,但是前提是依法调整,有节制去规范行为,而不是趁机哄抬价格。还是那句话,你可以随心所欲去涨价,但是游客却有权选择拒绝去。

(责编:牛宁)

分享到:

游客,旅游法,降价行为,降价潮,景点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重庆8岁男孩犯病形如僵尸:自称左宗棠要吸血

揭秘:台14名青年“0元游大陆”(图)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京冀交界高山被盗采者挖空 两地均称不管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