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新华网评:一纸道歉难掩“九寨沟滞留”之惑

2013年10月04日11:14|来源:新华网|字号:

10月2日,九寨沟发生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因不满长时间候车,部分游客围堵景区接送车辆,导致上下山通道陷入瘫痪。大批游客被迫步行十几公里下山,包括80岁老人及9个月小孩。10月3日凌晨,九寨沟管理局、阿坝大九旅集团九寨沟旅游分公司发致歉书向游客致歉。

然而在致歉书中,景区管理部门却将事件发生的原因归咎于游客“不听从管理人员指挥,强行拦车导致客运系统几近瘫痪”。这一说辞显然难以服众,反而暴露出其自身管理的紊乱、无序、失职。

众所周知,九寨沟作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地,除了无与伦比的自然资源外,景区管理服务水平也是其一直标榜的“品牌”,引来不少景区前来学习、考察。而且,经过10多个黄金周的“洗礼”,景区接待管理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按理说,游客多时怎么分流、交通工具如何运转,人力资源如何调配,突发事故如何处置,都应该有一套科学、严谨、规范的操作程序。但是,事件中,为何游客没有在候车点排队上车,有无对客人进行引导?景区管理者此时又在哪里?为什么没有对游客非理性行为进行劝阻?试想一下,倘若及时遏制了这些苗头性问题,以致于客运系统“瘫痪”吗?

面对景区游人如织、拥挤明显的局面,当景区几近达到最大负载量,又该如何处理,如何组织?考验着景区管理者的智慧和管理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一方面,迅速启动景区游人分流方案,有序调度、组织游客进出景区。同时,尽一切可能,通过网络、电子屏、媒体、景区广播、温馨提示等方式,迅速发布预警信息,及时疏导。但是,令人遗憾得是,从媒体报道来看,景区管理者这方面的行动并不明显。

“九寨沟滞留”事件,教训非常深刻。对于游客来说,要理性对待交通不便、人多拥挤等现实困难,切勿因不守秩序,违反规定,成为景点拥堵的“制造者”;对于景区管理者来说,尤要进行深刻反思。中国有句谚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游人如织,景区管理者除了检查预案是否科学合理,组织是否充分到位,保障是否周到全面,职责是否认真履行外,更要探索人性化管理方式,把困难想得更充分些,把措施部署得更周密点。唯有如此,面临突发事件才能处乱不惊、临危不惧、沉着应对,最大限度保障景区安全、有序。

(责编:牛宁)

分享到:

游客,九寨沟旅游,瘫痪,景区游人,品牌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重庆8岁男孩犯病形如僵尸:自称左宗棠要吸血

揭秘:台14名青年“0元游大陆”(图)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京冀交界高山被盗采者挖空 两地均称不管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