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刘义杰:22万变8400透支的是社会诚信

2013年10月08日10:13|来源:东方网|字号:

  1989年,丹江口市民盛忠奎夫妻二人就满心欢喜办了这样一份业务,他们拿出2000元积蓄存入当地某国有银行办理两张存单,上面写明24年到期后本息共22万元。今年,存单终于到期了。可当盛忠奎夫妇去银行取钱时,却被告知存单已失效。

  22万变8400元,有网友说,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中国的银行在全世界应该是最挣钱的。去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国占了100家,今年工行又蝉联世界最赚钱银行,银行都强取豪夺了,能不赚钱吗?网友话虽然偏颇,但其中利害说得也准确,如果银行都无视自己的立身之本——诚信,这不是万恶的资本家是什么?

  钱在银行越存越少的新闻并不少见。2010年“一张33年前的银行存款单,贬值历史的见证”新闻引起网友热议,说的是家住成都水碾河的汤婆婆,1977年存进银行400元,近日查询,这笔钱经过33年,连本带息835.82元。其中本金400元,利息为438.18元,利息税金扣除为2.36元。同样的事情,2012年汉口居民吕婆婆反映,1987年她办了一张存折,用到1993年时上面还有75.98元余额。从2005年9月21日起,银行对不足300元的小额账户收取小额储蓄管理费,每年12元。而吕婆婆的账户余款一年利息可能不到12元,算下来,吕婆婆还可能倒欠银行的钱。无独有偶的是,人们的血汗钱就是在银行多变的政策下化为了泡沫。由此,有网友说银行堪比强盗也就在所难免。

  回到新闻中,银行说两张存单失效的原因,是1989年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对保值储蓄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当年的电报称:现行保值储蓄存款只有三、五、八年三种期限,各地没有增加档次或变相增加档次的权利。这无疑是一种霸王逻辑,银行与客户本身是平等的关系,双方按照契约和合同旅行责任,银行凭什么单方面毁约呢?难道一个部门通知能够高过《合同法》?退一步讲,银行违规开展储蓄业务,被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存款银行也应当在上级主管部门通知下发以后,及时与储户沟通。这才叫以客户利益为准。所以说,正如湖北楚韵律师事务所律师彭德江所言,即使该保值储蓄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其全部过错也在银行,应该参照原来承诺的可比照利益赔偿储户损失。

  银行的巧取豪夺不仅伤害了公众的财产利益,更是伤害了社会诚信,当以诚信为立身之本的银行都不可信,老百姓还能够相信什么政策?当政策多变,一个行政通知就可以剥夺公众的利益,那么,老百姓还能够有什么财产安全感?联想到近些年来,问题频发的银行理财产品。由此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会那么多人买房子,抢夺黄金了,因为无视法律约束的银行根本就不可信嘛。

(责编:牛宁)

分享到:

社会诚信,存单,合同法,楚天都市报,保值储蓄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女儿孝心吓坏父母:母亲裸身SPA片刻便吵要离开

台南孔庙遭涂“打死马英九” 无法完全祛除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京冀交界高山被盗采者挖空 两地均称不管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