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郑渝川:立法禁止洋地名,是不是急了点?

2013年10月09日00:49|来源:红网|字号:

  近几年来,各地不断出现的“洋地名”让人眼花缭乱,仅就河南省就有郑州的“曼哈顿”、“威尼斯”,洛阳的“加州1885”等。新颁布实施的《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对这种现象说不,规定外国人名和外国地名将不得用于地名,宾馆(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建筑物及居民住宅区名称都需要按程序报批或备案。(10月8日《大河报》)

  宾馆(酒店)、商场、写字楼乃至居民小区(楼盘)大量采用外国人名和地名,以显所谓的国际范儿,这种恶俗潮流在国内遍地开花。洋“地名”叫起来洋气,却割裂了与所在地方、社区的原有地名和文化传统的联系,存在较高的雷同度。很多流行的通用型“洋”地名的名称,需要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显示意义,脱离了原有环境,体现出的却是负面寓意,换言之,“洋”地名还很可能会成为相关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的长期负资产。

  除了“洋”地名热,企业商号、品牌名称等也经常出现外国人名和外国地名。归结起来,这是中国改革发展、社会转型时期,摆脱伴随的文化不自信过程中的一种阶段性现象。19世纪的美国和19-20世纪的日本,也曾出现过文化不自信导致的崇洋现象。即以美国为例,该国在20世纪中叶尽管已经取得了冠绝全球的经济和军事霸权,却仍然是法国文化的崇拜者,美国国内仍存有法国地名、文化作品和创作者名称命名的风气。

  盲目性的“洋”地名热,可归结为阶段性现象。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著名导演冯小刚此前就这类现象发出的批评,还是从《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阶段,公众大量提出对“洋”地名泛滥的批评意见,都说明,当下社会即将走出或者说跨越文化不自信。这种背景下,政府应当协同媒体、社科文化研究机构,就此开展相对长期的广泛讨论,让融合了全球化多元文化营养的本土文化发挥向心力,让“洋”地名真正变得不受欢迎,更快的成为相关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的负资产。

  河南省采取的,是通过地方政府立法的方式,来禁止“洋”地名。不能不说的是,这只能取得揠苗助长、适得其反的结果。道理很简单,政府规定一下子打断了民众对“洋”地名的恶俗性的讨论,观念讨论就没有到位,崇洋心理完全可能通过政府管控不到的其他方面表现出来。并且,这样一种直接禁止的方式,也显得粗暴,会让相当多的人产生逆反反感的判断,形成政府过度扩权,连商家、开发商给楼盘定名的自由都予以剥夺的印象。

  文/郑渝川

(责编:邹雅婷)

分享到:

地名,威尼斯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女儿孝心吓坏父母:母亲裸身SPA片刻便吵要离开

台南孔庙遭涂“打死马英九” 无法完全祛除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京冀交界高山被盗采者挖空 两地均称不管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