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10月09日07:54|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字号:
读尼采的《快乐的科学》,它的一节引发我的思考。大意是:扎拉图斯特拉索居山上多年,以孤独和思考为乐,有一天忽然改变了主意。那是朝霞满天的时分,他为伟大的太阳假设了两重厌倦:第一重,“若是你的光辉不照临人们,你又有何幸福可言呢?”第二重,十年来,“倘若没有我,没有我的鹰和蛇,你大概早就厌倦你的光辉和你来我处的这条路了。”尼采的言外之意是,蛰居10年以后,哲人觉醒,必须“落”下,下山,到人群中去。
他到人群中去,干什么呢?“我急需人们那一双双伸开的手,好把我的智慧馈赠、奉献给他们。”原来,他一直像“聚敛了大量蜜汁”的蜂儿,给一肚皮的智慧撑着,早已厌腻了。以下一段,把智慧转移的过程渲染得无比瑰丽:“祝福这只将要溢出的杯子吧,水将泛金地从杯中流泻,载着你那狂喜的余晖流向各处!”
往下,是我琢磨不透的问题:哲人如此这般把“智慧财产权”毫无保留地转让之后,他这“杯子”“又将空空如也”,哲人因智慧“送光”而变得愚蠢。撇开象征和譬喻,这一陈述是远于事实的,智慧这种形上之物,一如爱,献出越多,自己的囤积越是丰厚。
到了老年,让填满伤痕、仇怨的记忆,塞满世俗功利、小聪明的脑袋重新变得空空如也,也是极端必要的。空了才能容纳。我们能利用的只有遗忘机制,特别是“选择性遗忘”,或“强迫性遗忘”,通过和渐进、浸润类似但方向相反的方式,更新脑海里的库存。
(摘编自9月25日《羊城晚报》,作者:刘荒田,原题为《空空如也》)
(责编:牛宁)
杯子,悦读,羊城晚报,智慧财产权,尼采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