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中原成渝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许晓英:吏治是走向法治的必经路

2013年10月10日07:19|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字号:

两千三百年前,商鞅在秦推行变法之初便断言:“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他的对策是“刑无等级”。时至今日,在肃贪与党内整风的大背景下,受舆论关注的薄熙来案、刘志军案等,无疑映照出人们心目中对“刑无等级”的期待。这也提醒我们,在当代中国,吏治是走向法治的必经之路。

官吏是否廉洁守法,是一个国家治理水平和社会公正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且官吏也是引导人民普遍守法意识的效尤示范。中国官僚制始于秦代,而腐败现象也结伴而行。官吏腐败严重到一定程度,国家机器自行瘫痪。古人反腐有制度性的,也有运动形式。今天肃贪风暴二者兼有,以制度为主导。中纪委的巡视制度,依稀可见古老监察制度的身影。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悄然转身,走向现代化。

总有一些人到西方宪政的篮子里找反腐药方,比如,以司法独立作为吏治手段。试问,在老百姓心目中,法院和中纪委谁更有公信力?没有公信力就没有权威,没有权威何言独立?权威不但要靠法律赋予,更要用自己的行动树立。制度的可行性不在于纸面文字,而在于人心认可。中国古代有监察官,即御史,负责纠弹官吏,察理冤狱,其社会声誉和形象一直优于审判官。监察制度始创于秦代,自上而下垂直运作。派官员巡察地方的类似制度英国古代也有,后来演变成了巡回法院。古代监察制度有局限性,御史和基层民间缺乏衔接,彼此隔离是常态,无法做到耳聪目明。

在新时代,交通信息条件大为改善,民众的权利意识和监督愿望日益高涨。中纪委开通网上举报便是这种民情的反映。监察制度由此可能走向民主化。人民有更多理性参与渠道,也让监察网络更加绵密且公正。对监察活动的广泛参与也是一种民主,并非只有选举才叫民主。监察体系运作中常态的交流与衔接,不但令民意得到舒张,亦使法律的尊严得以树立,权威得到维护。这或促使法院系统恪尽职守,以人民的信任确立自己应有的权威。自立才能使法立。

(作者是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讲师)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吏治,中纪委,监察制度,法治,刑无等级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公交惊现色狼 女孩被性骚扰20分钟未反抗(组图)

学生与老师偷偷发展师生恋 师母装监控搜证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菲特"重创宁波:139个乡镇113万人受灾

崂山逃票地图太坑人 走野路三大学生跳崖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中原|成渝|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