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洪乐风:“毒校服”再现,请公共财政为校服“解毒”

2013年10月16日15:23|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字号:

  继今年初上海的“毒校服”事件之后,近日,上海质监部门公布的抽查结果显示,抽检的30批次学生服产品中有7批次不合格,更有一款被检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看来,“严把关”、“双送检”、“黑名单”等系列整改举措,仍未澄清校服生产采购领域的透明度,远远算不上“毒校服”最好的“解毒剂”。

  应当承认,制度上的检讨、纪律上的纠风都不可缺,无论事出何因的企业“黑心”都该斥责。但是,回过头来审视每套一二百元的校服定价,不禁要问,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中,这样的价格是否过于低廉?倘若尽选优质原料生产,企业还有多大利润空间?就算实现了严格监管,会不会上演无利可图、无人接单的尴尬?

  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尊重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实际上,正因普通校服价格偏低、利润淡薄,大企业基本都不愿意做,勉强接单的小企业也只好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相反,一些民办学校、国际学校,校服定制不受物价部门限价约束,市场选择的余地较大,品质、品种也往往较优。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扭曲了供求关系呢?

  其实,对国内大多数学校来说,低价校服通常都是无奈之选。之所以要求在校学生统一着装,目的是避免彼此攀比,缓和寒门学子的心理落差,所以通常按照中等标准定价制衣。然而,现实中还存在相当数量贫困家庭,“中等标准”的价格对其而言,仍然难以承受。正因此,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在校服定价问题上,常常处于两难困境,无奈之下也只能“就低不就高”。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种畸形的定价机制传导到一些无良企业,样式丑陋、工艺粗糙、甚至布料“中毒”就在所难免了。

  企业要盈利,家长盼健康,学校有苦衷,破题之要还在理解校服的公共属性。一方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规范,另一方面又难于完全交由市场,校服一定意义上可视为“准公共品”,需要公共财政的“对症解毒”。显然,增加教育投入,适度补贴或减免税费,不仅可以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还会改善校服质量、提升校服品质,让青春校园靓丽生色。而依托公共财政的集中采购、支付,也便于资金监管、质量检查,以及形成更为经济的“规模效应”。

  过去我们常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而今底子厚了,财政收入逐年大幅增长,更该反思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更该忧虑教育资源失衡的分布。从“免费师范生”到“三元午餐”,人们赞叹“肯花钱了”,也在关切“怎样花好”。教育乃千秋基业,在孩子身上多花钱、花好钱,才能托举国家民族的希望,装扮我们共同的未来。

(责编:张婷)

分享到:

校服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热图>

最新热点>

报告称15%实名举报系情妇 多因情感破裂

男子吃软饭施暴逼妻子陪酒坐台养家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伦敦市长体验北京地铁:票价便宜但人多(图)

崂山逃票地图太坑人 走野路三大学生跳崖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