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余明辉:让贫困生当众演讲“比穷”休矣

2013年10月17日07:13|来源:中国青年网|字号:

  “想申请助学金,交贫困证明还不够,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讲家里有多困难,太伤自尊了!”沈阳大学某学院学生小刘自从在同学面前讲了自己最羞于启齿的家境后,常常觉得抬不起头来。“本来不想让大家知道家里困难,可这样一来全班都知道了。说是为了公平,可让我们当众‘揭伤疤’,这对我们公平吗?”为认定贫困生资格,贫困学生需当众演讲接受投票,得票高的才有资格得到助学金,这样的方式对这些学生来说究竟是公平还是伤害?(10月16日沈阳晚报)

  如此让贫困生当众“比穷”的做法并不新鲜:昆明某高校通过“比惨”演讲,挑选所谓的“贫二代”;福州某高校让申请人上台陈述家庭状况,由“围观”同学票选特困生和贫困生;有的高校,不仅在学校公示栏公布贫困生身份信息,还将学生父母的姓名、健康状况甚至是联系方式也一同晒出来,这都引得社会一片质疑和批评之声。

  而今天,沈阳某大学让贫困生当众演讲“比穷”,初衷也许不容质疑,但从该新闻后网友一边倒的跟帖质疑,甚至不乏谩骂来看,目的正确不代表形式正确,这样的做法的确不受欢迎,亟需探讨。

  毫无疑问,为了保证某些事情的公平公正,有时候进行一些适当的信息公开,确有必要。但是,公开信息不是衡量公正、公平的唯一标准,有些事情不是随心所欲把信息一公开,就能完事的。

  比如贫困生大学受助资格确定问题,通过公开的演讲评选,理论上或能提高一些公平性。问题是,贫困可谓是一个贫困学生的最大隐私,于贫困生评选来说,公开“比穷”有利于趋近公平,但同时,这又是对贫困学生隐私的无情抛露,是在贫困生的贫困伤疤上撒盐,再一次伤害贫困生的自尊心,即对这些学生的精神伤害是巨大的。 

  济困的最高原则,是呵护受助者的心灵和保持受助者的尊严。所谓“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弊相较取其轻”,与巨大伤害和有限的一些资助而言,不进行一些公开的“比穷式”评选,或是更好的对贫困生的保护和精神、物质双“资助”。而且,在人格权益日益得到尊重的今天,这样的思路和做法尤其应该提倡。

  今天,面对当事学生的伤心、社会的质疑,有关学校的确到了应该慎重考虑抛弃公开“比穷式”贫困生评选做法。某种程度上,一些学校的这些做法,与其说是在对贫困生的物质和金钱进行资助,倒不如说,通过这些逆势做法的暴露和被批判,是社会在对相关高校进行“精神资助”,帮助其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余明辉)

 

(责编:邹雅婷)

分享到:

贫困生,资助,演讲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热图>

最新热点>

报告称15%实名举报系情妇 多因情感破裂

男子吃软饭施暴逼妻子陪酒坐台养家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母亲瘫痪父被拘 五口之家被逐出出租屋(组图)

崂山逃票地图太坑人 走野路三大学生跳崖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