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港媒:以开放促改革的中国特区【2】

2013年10月22日14:15|来源:海外网|字号:

不难理解,以开放促改革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经验。在后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实际上早于内部改革。在毛泽东去世之后和邓小平登上政治舞台之前,就已经开始开放政策了。华国锋时期,中国发生了当时称之为“洋跃进”经济发展运动。这场运动就是试图通过引入外资、技术和设备来发展国内经济。尽管这场“洋跃进”被视为是华国锋的重大错误之一,但正如后来胡耀邦所说的,这不能算是华国锋的错误。在一个贫穷的国家进行改革,开放是有效的途径。后来的历史也证明,这个方向并没有错,只是当时过于强调速度,不符合当时中国有限的国力。(也应当看到,这次“洋跃进”运动被否定也有当时的政治原因。)

以“经济特区”为载体

等到邓小平再次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领导层就正式把对外开放确立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上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了,中国仍然处于老百姓生活水平极其低下的“贫穷社会主义”状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结束之前的阶级斗争,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但如何实施这一国策则是另外一回事情。在面临旧体制和既得利益阻碍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找到改革的突破口呢?邓小平选择了以“经济特区”为载体的对外开放政策。

从1980年代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发展到今天,中国已经有了七大经济特区,包括,1980年建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建立的海南岛、2010年建立的喀什和2011年建立的霍尔果斯。此外,中国也建立了诸多区别于1980年代的经济特区,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常被称为“新特区”。到2011年12月,国务院已经批准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市、成都、武汉、长株潭城市群、深圳、沈阳、山西和厦门10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个综合改革试验区(区别于“配套”),即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2008年,国务院提出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这是全国第一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可以说,以开放促改革已经是中国发展的顶层设计。自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这一思路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贯彻于从早期沿海开放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建设,到今天的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整个过程。鉴于体制创新在推进整体改革进程中的作用,相信这一方式在今后也仍然会延续下去。不过,应当指出的是,在开放过程中,开放这一概念的含义有了很大的变化。早期的开放更多的是指向其他国家开放,但后来尤其是1990年代后期以来,开放也包含了向体制外的利益开放。

(责编:牛宁)

分享到:

特区,1980年,改革策略,改革和发展,经济特区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热图>

最新热点>

朝鲜画家的北京宣传画:中国人着革命军装K歌

台北富商思念亡妻 携新婚妻烧炭自杀(组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佛山男子疑遭被追债爬高压电塔上演"雷人秀"

崂山逃票地图太坑人 走野路三大学生跳崖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