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2013年10月22日14:15|来源:海外网|字号:
应当说明的是,尽管今天世界的眼光落到了新成立的上海自由贸易区,中国新一波的开放并不仅仅限于上海自由贸易区。更早一些时候,中央政府也已经批准了广东省珠海的横琴、深圳的前海、广州的南沙区和福建省的平潭等,作为新一波开放的试验区。所有这些实验区都是通过对外开放促动内部改革的样本。这些新的试验区各具特色和自身的功能,它们在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注定要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
很显然,特区伴随着中国的开放政策。没有特区,就很难想象中国的开放道路是如何走过来的。不过,特区至于中国的意义,与其说是经济学上的,倒不如说是政治学上的。从经济学意义上看特区很容易理解,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特区可以确立一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及其在较优势之上的经济交易。第二,可以通过新的制度设计,实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比较优势和资源有效配置,纯属一般经济学常识,但要在实际世界中实现这两个价值并非容易。尽管这两个价值的实现对谁都有利,现实的情况往往是现存体制和利益阻碍它们的实现。因此,通过设立特区的方法,可以避开现行体制和利益,也就是上面所说的体制创新。
要通过体制创新来实现“特区”这一特有的制度形式,也说明了“特区”的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要通过政治运作而现实。从经验层面来说,在中国,无论是设立“特区”的过程,还是“特区”的运作和发展过程,需要克服至少三个方面的阻力。
首先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阻力。意识形态方面的阻力,任何国家都存在。不过,中国是一党执政,这方面的阻力尤其强大。在多党制下,不同政党或者不同的利益,往往具有一定的空间选择不同的意识形态,因此阻力比较小一些。但一党执政往往必须坚持现存的意识形态,一种新的实践如果不符合现存意识形态,就会缺少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必然会遭致代表现存意识形态的体制的有效反对。意识形态上的阻力也因此往往体现在政治阻力。也应当看到,一些时候,意识形态上的阻力的背后,实际上是个别领导人的政治权力利益。为了维护和增进个人政治权力利益,人们往往用意识形态使得自己的抵制合法化。
第二,需要克服来自官僚体制的权力方面阻力,或者说是行政权力阻力。官僚体制的的本质特征就是其对现政治秩序的要求,要实现统一的行政秩序,官僚系统要求国家所有组织一体化,以便适用普遍的行政原则。体系之内的组织越统一,官僚系统的权力就越大。而“特区”则经常表明对既定行政秩序的偏离。这种偏离自然不符合官僚的利益,官僚系统必然阻碍“特区”的产生。
第三,必须克服既得利益的物质利益阻碍。任何社会,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形下,都存在着既得利益。所谓的既得利益就是现存体制的最大受惠者。如果说“特区”是创造新利益,必然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对既得利益产生负面的影响。既得利益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必然阻碍新利益的产生。
尽管中国的改革者克服了这些方面的阻力,设立了上海自贸区等新形式的经济特区,这些特区的设立并不表明它们必然会取得成功。所有这些方面的阻力会随时随地表现出来,影响和制约特区的运作和发展。新特区设立了,这只是第一步。如何取得这些特区的成功,仍然是改革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 |
(责编:牛宁)
特区,1980年,改革策略,改革和发展,经济特区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