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前溪:对抗公车私用,请别让“区伯”感到“孤单”

2013年10月28日09:12|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字号:

区伯全名叫区少坤,1953年出生,广州人。从2005年开始监督公车私用至今,他一直执着于探寻公车私用真相,也时常质疑官方的回应。与此同时,他前后五次因监督公车被打,母亲住处被撒冥币,电话骚扰和恐吓更如同家常便饭,网络上甚至出现了“反区伯联盟”,不断爆料他骗取低保、有精神病史、曾坐过5年牢、背后有团队推手……他的家庭也因他的执着而变得破碎,妻子与他离婚,儿子远走外省打工。(10月27日《北京青年报 》)

8年坚持孤身一人监督公车私用,这无疑是位“英雄”,然而却是一位“孤单英雄”。为此,不仅受到多方责难,而且妻子与他离婚,儿子远走外省打工。在监督的过程中,虽然也受到一些人的热心帮助,但他最终感叹:“一路走来,感觉还是太孤单。”

公车私用是个顽疾,监督公车私用遭遇的阻力必然是强大的,因为面对的是“权力阶层”,而“区伯”只不过是一个普通老百姓。除了精神上的力量能与其抗争,恐怕就没有其它“武器”了。因为力量的悬殊,这使得区伯的监督显得相当“单薄”。尽管区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通过自身的努力让一些公车私用的官员受到惩罚,但总体来说,“成绩”是不理想的。据了解,监督公车私用8年,区伯拍摄近千部视频,他估算,向广州纪委举报的,近八成有反馈,最终确认是公车私用、予以处罚的大概有一成,最严重的处罚是全单位通报,当事人作深刻检讨,并扣3个月奖金。“成绩”相比于付出,实在是微不足道。

区伯感受到“孤单”,一方面是因为在区伯周围没有形成“区伯联盟”,没出现更多“志同道合”的监督者;另一方面是区伯没有得到相关监管部门的“特别扶持”。如果监管部门能够大力扶持区伯行动,能够坚持以表彰、宣传等方式肯定他的行为,也就不会使其感受到“孤单”。更重要的是,当区伯遭遇不幸的时候,没有伸出援助之手。相反,似乎还有落井下石的嫌疑。因为区伯的儿子在酒楼打工被人举报,海珠区民政局认为,区伯“瞒报了家庭成员的收入,存在隐瞒实情骗取低保的行为,共计骗取低保金21252元”,停掉了区伯及其母的低保。后来,外界纷纷声援,才恢复了区伯及其母的低保金发放。可一捆冥币被丢进区伯家,虽然报了警,最后不了了之。难道真的查不出来?

区伯的遭遇,充分说明了监督公车私用之艰难。正因为艰难,所以必须保证制度层面上的监督。监督公车私用,既需要监督部门监督给力,也需要像区伯那样有作为的“公民监督”,双方结合,才会有更大的效果。一个“区伯”的监督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无妨从善待“区伯”开始,让公众感受到当“区伯”的荣光。当“区伯”不再“孤单”,公车私用或许再也无法嚣张了。(前溪)

(责编:邹雅婷)

分享到:

公车私用,区伯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热图>

最新热点>

人大校内开俄式餐厅 两人一餐吃掉半月伙食费

娱乐炫图>

点击排行>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温岭:医护人员保护被杀医生遗体(组图)

崂山逃票地图太坑人 走野路三大学生跳崖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