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基层政府法律信仰缺失,“亲情逼拆”一再上演

2013年10月27日23:38|来源:海外网|字号:

  具有中国特色的“亲情逼拆”最近又上演了。由于婆婆成了小区“钉子户”,长沙一位教师竟被调往拆迁指挥部工作,任务就是劝婆婆“投降”。这位教师不是孤例,还有不少人也被要求这样做。漫画来源:侨报 李宏宇

  湖南长沙小学教师谭双喜被教育局调往拆迁指挥部,任务是劝钉子户婆婆拆迁。在收到调职通知前,她已数次被叫去谈话,甚至在得知被调职后,不惜假离婚来“抗令”。同样不“消停”的是要被拆迁的小区,大喇叭“轮番轰炸”、“黑衣男子”拔枪、不明人员投掷爆炸物,这一切都让这个小区“人心惶惶”。

  这是又一起“亲情逼拆”。早在10多年前,湖南嘉禾“谁影响嘉禾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的惊人标语及“嘉禾事件”,至今仍留存在人们记忆中。今年4月广东增城,从“思想落后的表现”到“停发工资和停职”层层加码威胁的“亲情逼拆”被曝光后,舆论群起谴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野蛮的“亲情逼拆”何时才会终结?

  每一个职业都有法定的职责,借行政调令之权行“亲情逼拆”之实,不仅让职业的尊严扫地,也是“违法行政”的体现。“亲情逼拆”表面上容易降低拆迁对象与政府之间的直接冲突,但本质上依然是一种诉诸“权力性暴力”和“亲情软暴力”的野蛮拆迁。“亲情逼拆”也许表面上达到了逼拆的效果,但却深刻地撕裂了官民互信和社会亲情伦理,埋下了更大的社会安定隐患,增大了维护社会和谐的隐性成本。

  “亲情逼拆”屡屡发生,直接诱因是此招屡试不爽,效果明显,不动一兵一卒,就实现了“和谐”拆迁。而深层次的原因,是基层政府“人治大于法治”根深蒂固的现实,盛行的“潜规则”让白纸黑字上的责、权、利形同虚设;是政绩冲动或利益冲动下对“人性关怀”的漠视,逼迫公职和事业单位人员将“饭碗前途自保”去与亲情伦理对撞。

  无论是政府的公务员,还是教师、医生这些有编制的事业单位人员,虽然内心有一百个不情愿,但在现实的境遇中,面对“权力性暴力”,除了极个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少数人采用了“假离婚”的“下有对策”或求助于媒体报道之外,大多数人只能忍受。原因就是“权力”过于强大,仅靠个体的努力不足以“自保”。多起“亲情逼拆”即使在被媒体曝光之后,也少见有决策者被问责、处罚,所谓的“组织处理”也只是停职再复出而已。

  从法律的角度,中国已经有了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一批法律;关于拆迁,除了众多的“政令”之外,其实也已有了完备的“拆迁法”,可野蛮的“亲情逼拆”终止不了,根本的原因还是一句老话,“缺少的未必是制度,而是行动的决心”。

  从维权角度来看,个人与组织的“对抗”,基本上摆脱不了“胳膊扭不过大腿”的宿命。西方法治国家之所以避免了类似事件的发生,除了完备法律将“权力”关进了“笼子”之外,还因为他们有强大的工会系统,公务员工会、教师工会、医生工会……国家公务员工会联合会、全国教师工会总联合会、医师工会全国联合会……强大工会力量的介入,让个体不用担心不能自保,从而可以不“逆来顺受”。

  在此意义上,关注阴魂不散的“亲情逼拆”现象,就不能止于某一个事件的公正解决,不能止于某一个官员被“组织处理”,而是要追问,基层行政缺乏法律信仰和挑战法律权威的行为何时才能不再发生?

  (作者系大陆时评人士)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亲情逼拆,亲情伦理,法律信仰,法律权威,基层政府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热图>

最新热点>

人大校内开俄式餐厅 两人一餐吃掉半月伙食费

娱乐炫图>

点击排行>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南昌:90后女护士遭挟持 打落凶器自救

崂山逃票地图太坑人 走野路三大学生跳崖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