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专家谈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消除特权是关键【5】

2013年12月03日09:40|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字号:

  在职考生越来越“吃香”

  20年公务员考试,最引人关注的焦点,莫过于考试人群的变化。

  1994年第一届公务员考试时,中国大部分高校还在实行就业分配,敢于自主就业的人凤毛麟角。同时,1994年出台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也明确指出,“报考省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的需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除外”,虽未对市(地)级以下政府部门公务员的报考条件做出限定,但由于第一届公务员考试招考职位集中在29个中央部门,故参加第一届国考的考生大多是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

  此后,随着公务员招考范围的不断扩大,市(地)级以下政府部门开始实行公务员考试制度,而各省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亦不断推出自己的“特殊规定”。白智立表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相关法规大多制定于1994年前后,此后多年未经修订,这中间很多地方在公务员招考中搞了一些新试点,比如聘任制等,事实上与最初法律制定时希望贯彻的思想有所相悖。

  据教育培训机构中公教育统计,2014年国考招录的11729个职位中,有9145个职位不要求基层工作经历,占比78%,近年来这一比例始终维持在80%左右。

  第一届公务员招考以来,随着高校工作分配政策的取消以及公务员报考条件的变化,应届毕业生不断加入国考大军。中公教育数据显示,到2002年参加公务员考试培训的考生中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已经达到80%,但是此后,这一比例开始下降,2007年为70%,近两年应届生比重进一步下滑到60%。

  从社会在职人员到应届毕业生,再从应届毕业生到社会在职人员,中国公务员考试人群的变化背后存在诸多原因。

  林燕玲对记者表示,目前很多人毕业后初次就业不理想,希望再次择业,使得公务员考试中在职人员的比例逐渐增加。

  与此同时,20年来公务员考试命题愈发注重实操性,使得在职人员在国考中开始越来越“吃香”。初期的笔试考试中,多是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政治经济学等题目,而2000年笔试考试中,第一次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之外增加了申论,随后申论从简单的议论文逐步转向实用公文考试,如写通知、报告等等,与公务员实际工作有很大的相关性,对于这一部分考试,在职者往往比应届生更得心应手。

  公务员制度的中国特色

  “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将被辞退”,2005年公务员法一经推出,一片哗然。

  公务员法中,包括公务员录用、考核、惩戒、福利保险等一系列新制度,被以法律形式得以确立,这部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是建国50多年来中国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性法律,里程碑意义不言而喻。

  然而之后数年,公务员改革的步调开始放缓,“铁饭碗”变成“金饭碗”,考公务员热持续升温,一个职位近万人赴考。不可否认,相对于中小企业员工“蜗居”的生活现状以及随时面临的失业风险,公务员福利待遇相对较好,对于多数人而言,依然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如何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公务员制度,当公务员考试进入第三个十年,赞扬与改革的呼声并存。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公务员制度 北京市公务员考试 国考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