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3年12月23日07:52|来源:海外网|字号:
三、借鉴什么样的城镇化
在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同时,要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这也给人口的流动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只是在目前中国经济继续享受和透支人口红利的情况下,并没有显著影响到人口流动,但当下的人口流动是不可持续的。城镇化的目标还需要更加细致的操作手段,真正的城镇化不仅仅是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城镇,而是城镇与城镇之间的人口能够更加自由的流动。像很多发生经济、金融危机的国家城镇化率很高,但失业率更高。
一个经济体的活力表现在各种要素流动方面,包括资源、资金、企业更新等,这一切的基础是,人才的流动、人口的流动。这就牵扯到城镇化的最大一个障碍,户籍问题。如果让人口流动成为红利,成为老龄化到来之后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就需要完全破除户籍制度,而这又跟目前划定城市发展边界、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规划冲突。真正能够顺利完成城镇化的国家,是没有中国这种户籍障碍的。
另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又跟欧洲、日本的城镇化完全不同,中国一定程度上可以参考美国的城镇化,这是因为中国地域辽阔,具备发展不同地域经济和打造不同城市群的条件。用物价、就业竞争、生存需求、居住消费等成本形成无形的城市门槛,来分配人口流动,比户籍等政策会更加有效,也就不会出现特大城市没有边界的问题。
美国人一生当中平均要居住十几个城市,他们不在乎搬家,甚至乐于搬家。这种城市人口的流动给各城市之间带来了鲢鱼效应,让死气沉沉的懒散“土著”市民不得不因未来人口的竞争而积极工作,也让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更自由的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城市,人才效率和创造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美国的城镇化管理进城甚至实现了在非常偏僻的,穷苦的地方建立城市群的案例,包括允许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开设赌场等提升当地城市的吸引力。就连巴菲特这样的金融巨头,也可以生活和工作在小城镇。美国的城镇化真正的主体是州立地方城镇为了吸引人口和消费而引发的全面良性竞争,并非是简单的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该说是以平台为主、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城镇化,最终创造了强大的人口流动红利,在这一机制下,美国甚至创造了非法移民红利。
跟美国不一样的地方是,中国很大一部分地域根本不适合建立城市居住群,山地较多,这就导致中国的城镇化话很难像美国一样,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一些人又开始回归乡村,出现了城市倒流农村的行为,中国是不可逆的。中国的城镇化将会使得山变成真正的山,尤其是西部地区山里农民进城之后再回到山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这就要求中国的城镇化必须要规划和利用好空闲出来的土地,这些土地如果不能私有化,其利用效率会非常差。
![]() | ![]() |
(责编:宋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