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海外舆论>> 正文

盘点2013就业状况:“海归”遭疑渐成“海待”【2】

2013年12月26日08:17|来源:新华网|字号:

  难点三:“错位”需求致两难

  2013年的就业市场“错位”现象仍较为突出,一方面是部分行业急需的人才无处可寻,而另一方面是求职者的需求无处落地。据统计,2013年硕士毕业生、本科生、高职高专学生的签约率同比分别下降9%、12%和13%,供需错位带来的结构性压力让就业市场雪上加霜。在一些招聘会上,地处一线、二线城市的国企、央企等单位求职者人满为患,而一些地处偏远、劳动强度偏大、“地位”不高的技术工人岗位则少人问津。

  长期以来,求职者对于薪酬高、规模大、劳动强度低、社会保障全的工作较为钟爱,不少人甚至从高考选择专业开始就将自己锁定在这样的标准中。然而,求职者固化的诉求与动态的行业发展之间常常出现方向性矛盾。过分重视精英教育而忽视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只能让求职者一岗难求、但大量高级技工岗位出现空缺的矛盾愈演愈烈。

  难点四:基层就业“非主流”

  在近日举办的一些就业双选会、招聘会上,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字眼的岗位都少人问津,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但急需人才的基层医疗单位、基层事业单位等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

  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难点五:“海归”日渐成“海待”

  2013年9月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显示,近5年回国的留学人员近80万人,接近前30年的3倍。“海归”数量增多体现出中国整体实力的增强,但大量“海归”难免成为高不成低不就的“夹心层”,在就业大潮中成为“海待”。

  “海归”成“海待”,一方面是因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精尖”留学归国人才不多,无法达到岗位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前些年出国大潮酿下的后果,盲目出国让“海归”的质量参差不齐。在中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希望通过留学迂回提高身价的“海归”们也只能随行就市。而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提高,“海归”在对国外认识日益全面的国人面前已无法被继续“神化”。

(责编:张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求职 门槛 海待 就业 海归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