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海外舆论>> 正文

盘点2013就业状况:“海归”遭疑渐成“海待”

2013年12月26日08:17|来源:新华网|字号:

  让699万名2013届毕业生为之拼搏的就业季刚刚落幕,727万名2014届毕业生又迎来了新的就业季。就业难的背后,既有求职者深深的无奈,也体现出就业市场一些长期难除的问题和痼疾。

  难点一:“体制内”热度不减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于上月底落下大幕,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百万国考大军的白热化竞争让“体制内”工作再度成为求职季的焦点话题。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称,根据该机构对2012届毕业生的调查,职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岗位均属于“体制内”。

  年轻求职者热衷于“体制内”工作,不仅注重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带来的安稳,更注重其背后可能存在养老、住房等长期福利待遇,由此催生的“体制内”需求长期保持旺盛。大学生村官、政法干警甚至清洁工招聘,只要有编制,都能吸引大批求职者前来竞争。但“体制内”工作毕竟数量有限,求职者“死也要死在体制里”的态度将使得这座独木桥越来越难走。

  难点二:“专业”冰火两重天

  近日,“最赚钱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薪资最低的十大专业”等榜单引发了一场关于就读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讨论,一些就业率低、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专业让毕业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机构发布的“2013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中,动画、生物工程等曾经令人趋之若鹜的“好专业”赫然在列。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就业率等指标统计对一些专业亮出了“黄牌”甚至“红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约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思想影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富有预见性的调整,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陷入“滞涨”。就2013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高校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忽视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只能加剧专业发展的危险性,“热门”变“冷门”,导致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责编:张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求职 门槛 海待 就业 海归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