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正文

王猛:邵逸夫和他的影视帝国

2014年01月08日07:15|来源:海外网|字号:

107岁的邵逸夫走了。不过他缔造的香港影视黄金时代,即使再过100年,依旧是个传奇。这位生于大清帝国光绪年间(公元1907年)的历史人物,于1958年创办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之后上千部脍炙人口的华语电影在此拍摄。过了半个多世纪,他旗下的无线电视(TVB)亦执香港电视行业之牛耳。

香港回归那年,一位90岁的长者举办了人生第二场婚礼。他叫邵跑跑(ShawRunRun),萧伯纳的Shaw,范跑跑的跑跑。在内地,他以邵逸夫之名而家喻户晓——国内哪个看过电视的人没看过邵氏电影?又有哪个有点规模的大学没有逸夫楼?

香港电影是贫乏的,说的是邵氏以前;香港电影是没落的,说的是邵氏以后。1932年邵逸夫捣鼓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从而声名鹊起,到了1958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香港因他一跃成为“东方好莱坞”。邵逸夫以其近乎垄断的姿态向世人宣布,他就是香港电影业的那个老大。

邵逸夫是香港电影业的英雄,谈不上开天辟地,也有那么点意思;说不上无坚不摧,但也横行霸道过;论不了盖世英雄,但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一言蔽之,他就是一拓荒者,霸道了一些,但值得我们去尊敬。现在他要放手了,给世界留下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

与电影结缘的富二代

邵逸夫是个典型的富二代,其父邵玉轩是旧上海有名的锦泰昌颜料公司老板。邵氏四兄弟也过着不错的日子,邵逸夫的大哥当了律师,而他本人也自幼受英文教育,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邵逸夫跟电影结下不解之缘。当时上海剧院“笑舞台”老板因无力还债,只得把剧院典当,邵逸夫他爹就派当律师的长子邵醉翁接收该剧院。邵家老大经营有方,剧院改走通俗路线,大演武侠戏,风头之劲一时无两。

风云激荡的1923年,邵家开始走向没落,所有家业中只剩下一幢房子和“笑舞台”剧院。邵氏兄弟破釜沉舟卖掉房子,全家挤在剧院里边。精明能干的老大邵醉翁从买卖电影片子做起,后来开始放电影,没过多久竟然开始拍起电影来,中国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天一影业公司”横空出世。

邵氏兄弟买来一部电影摄影机,1924年出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该剧原是邵醉翁编导的一部话剧,影片获得极大成功。旗开得胜的邵氏兄弟为之欢欣鼓舞,之后一口气拍出《女侠李飞飞》、《梁祝痛史》、《义妖白蛇传》和《孟姜女》等黄梅调古装戏,深受观众喜欢。

电影公司一开始就是个家族作坊:老大邵醉翁是制片人兼导演,妻子陈玉梅领衔主演,老二邵邨人是编剧,老三邵山客管发行,中学刚毕业的邵逸夫也被搞得心痒难耐,放弃升学进电影“作坊”当了个小伙计。由于邵逸夫勤奋又肯钻研,很快对摄影、编剧到导演等电影制片环节都了如指掌。这些经历,成为邵逸夫此后扎根电影业的资本。

海外图存:中国有声电影鼻祖

在上海滩吃电影这碗饭没那么容易,“天一影业公司”很快遭遇四面楚歌。为求一条生路,老三邵仁枚跑到东南亚开拓门路。初到新加坡,浙江口音的邵仁枚被来自广东、福建的新加坡华人拒之门外,幸得一位浙江老乡出手相助,邵仁枚带去的几部片子很快受到欢迎,一时爆棚。

生意太好的老三忙不过来,只得拍电报回国让六弟过来帮忙。1926年,19岁的邵逸夫赶到了新加坡,协助三哥开拓南洋电影市场。创业的时日里,邵逸夫和哥哥一起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搞流动放映。由于流动放映需要到处跑,江湖笑传这就是其英文名ShawRunRun的由来。不过根据邵逸夫的解释,RunRun是根据他的原名“仁楞”音译而来。

走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大小乡镇,兄弟俩在新加坡站稳了脚跟,于1930年挂牌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先后收购几家剧院,专门上映“天一影业公司”的新电影。

目光敏锐的邵逸夫很快就意识到,尽管在南洋已建立起自己的影业基础,但是,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有声电影相比,自己的无声状态定将被淘汰,于是提出了拍摄有声电影的建议。他说:“现在大家都困难,舍不得拍有声电影,我们正好乘虚而入,捷足先登!”

1931年,邵逸夫前往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途中轮船触礁沉没,命不该绝的他抱着一块小舢板,在茫茫大海上飘了一夜后获救,并从美国好莱坞买回所需的“讲话机器”。

邵逸夫从美国回到新加坡后,在他的电影院安上了有声设备。放映设备有了,但有声影片还没拍出来。邵逸夫不得不自己坐下来写剧本,两只腿被蚊虫咬得吃不消,他只好打上一桶水,把脚泡在水里。一写半个月,可是都不满意。他一边继续拍无声片,一边摸索有声片的拍摄技术、训练人员,包括他自己。多年之后,邵逸夫谈到他当时的心境时说,如果有声电影最后搞不出来,他就要去跳太平洋了!

1932年,邵逸夫高价请来粤剧名伶薛觉先担任主演,自任制片和导演,拍出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轰动一方。据说放映的时候,观众对电影中的人说话十分惊奇,只要一有声音出来,就大声欢呼!有一次在泰国放映时,观众硬是把留声机砸开,要看看是不是有人藏在里面。害得邵逸夫以后每次放电影都要派专人保护留声机。

这部电影为邵逸夫大规模进行电影制作打开了道路,影片成本1万元,仅在广州一地的放映收入,就达60万元。这一成功不仅使邵氏机构转危为安,也让邵逸夫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有声电影第一人。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邵醉翁 邵逸夫星 1980年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