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1月24日06:47|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三公经费并非越少越好,也不是只要降低了就值得表扬,而要看这些开支是不是公务活动所必需的,是否提供了相应数量和水平的公共服务。 |
进入1月以来,全国28个省区市已召开“两会”,从各地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报告中可以发现,今年各省份“三公”经费预算与往年相比均有所下降。下降比例最低5%,最高可达30%,还有一些地方并没有明确指出下降比例,只是承诺将“严控”三公支出,“只减不增”或保持“零增长”。
众所周知,过去一年中央推出“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相当严苛”的公务消费文件规定,吃、住、行、游都受到限制,细化到连额外的洗漱用品都明文禁止。按此估算,各地新一年的“三公”经费会有大幅下降。然而,从各地的预算报告来看,“三公”预算降幅与公众期待存在不小的落差,原因何在?
一种解释是,各地用于公务接待和行政支出的经费已经没有压缩空间,剩下的都是公务活动所必需的,再减少就会影响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这显然与实际情况和公众感受不符。
当前很多地方都在宣传,八项规定之下,公款吃喝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出国考察严格受限了,甚至不少单位以往的福利也都取消了。然而,这种“节约”为什么没有体现在预算里?这首先说明预算编制还很粗疏,并未反映地方政府全部的开支情况。可能还有大量的公务消费支出,并未写进预算,而是通过“小金库”或者下属单位解决了。这样的“节约”,当然是不好拿到明面上说的。
另外一种可能是,政府部门给自己花钱还是比较大方,预留了不小的空间。这从各地已经公开的决算报告中可以得到验证:在厉行节约之下,去年一些地方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比预算数要少,出现了不小的结余。既然去年花不完,为什么不直接在今年的预算中砍掉,还给自己留了一个后手?这跟年终“突击花钱”的思路是一样的:制定预算时宁多勿少,不花白不花;实在花不完的,还能算“节约”。
这里反映出的问题,除了预算编制还不够精细科学,未能涵盖政府所有收支之外,还有政府公务活动并未真正实现透明。政府花了多少钱、花得是否合理,公众还无法真正看清楚,所以只能从高档餐馆的兴衰、礼品市场的变化等表象来管窥一二。与真正的预算监督相比,这种监督太表面太外围,远没有形成制度化。
这说明,建立完善公共财政和预算制度,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解决公务消费居高不下、奢侈浪费和腐败等问题,不是简简单单给公众报个比例数字就足够的,还是需要真正的预算民主和预算监督。
当然,三公经费并非越少越好,也不是只要降低了就值得表扬,而要看这些开支是不是公务活动所必需的,是否提供了相应数量和水平的公共服务。预算制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把政府所有开支都纳入预算,并公开接受人民及其代表的监督。公家的钱是否花到了最需要的地方,是节约了还是浪费了,最终都要由人民来评判。
(丁永勋,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聚焦·财政改革】
(责编: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