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2014-02-21 07:13: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国际社会应避免干涉乌克兰的内政,不迫使乌克兰做出“向东向西”、“非此退彼”的痛苦选择,为乌克兰国内的和解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
近日,乌克兰首都基辅爆发了严重的流血冲突,导致75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这是乌克兰独立以来最严重的暴力冲突,这一事件让全世界感到震惊:乌克兰何以出现如此严重的政治危机?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事件的经过,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2013年11月22日,乌克兰政府宣布放弃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那些主张对欧一体化的民众群情激愤,走上广场;二是2014年1月16日,乌克兰议会通过限制集会游行的法案,激化了矛盾,事件开始向暴力冲突转变;三是2月18日,危机持续升级,导致了大规模流血事件,乌克兰陷入“严重的国家灾难之中”。
笔者认为,在这场危机中,乌克兰现政权和反对派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政权的失误在于:一是随意性,亚努科维奇总统于2010年执政后,始终强调“对欧一体化”,加强对欧合作是其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之前也与欧盟草协了“联系国协定”。然而,就在与欧盟正式签署文件的前夕却突然“急刹车”,以经济代价过大为由,在未做充分的社会宣传与解释的情况下突然放弃签署,引发抗议示威。二是主观性,抗议持续一个月后已显示出疲态,乌当局错误判断形势,主观上认为反对派已无法掀起“大浪”。于是1月中旬通过严厉的限制集会法,从而使原本可能不了了之的抗议活动骤然升级。三是软弱性,流血冲突后乌当局又一改此前的强硬立场,一味退让,不断满足反对派的要求,取消了刚刚通过的限制集会法,解散了政府,而面对激进分子围攻政府机构、破坏国家秩序的违法行为,政府不敢使用强力手段维护社会秩序,导致局势不断失控。
反对派的责任在于,将权力斗争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将暴力手段视为政治斗争的有效手段。在乌当局解散政府,做出实质性让步之后,反对派领导人拒绝承担责任,出任总理,而是得陇望蜀,提高要价,要求立即修改宪法,提前举行总统与议会大选,借机夺取政权。在看到运用和平手段,通过议会内的谈判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之后,反对派将斗争方式转向暴力化,纵容激进分子闹事,冲击政府机构,进行打、砸、烧等违法活动,以暴力流血向当局施压。此次“街头革命”与2004年底的“橙色革命”相比,已完全染上了暴力的色彩。
在此次乌克兰危机中,西方的作用不得不提。乌克兰之所以突然放弃签署与欧盟的联系国协定,主要原因是欧盟拒绝对乌进行经济援助。乌克兰认为,其经济如与欧盟融合,未来十年内需要1600亿美元的援助,但麻烦缠身的欧盟无力支持乌克兰。在乌克兰放弃签署后,西方开始担心乌克兰被纳入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表示出震惊与愤怒,不断向乌克兰施压。
美欧的高官接踵而至,甚至直接到独立广场上为示威者“打气助威”。暴力冲突后,西方只向当局施压,美国副总统拜登多次致电亚努科维奇,警告其不得实施“紧急状态”。对于激进分子的暴力违法活动,或表示同情,或不痛不痒地“批评”。西方的做法无疑助长了激进分子的嚣张气焰,局势一步步失控。试想,在任何一个西方国家,如果出现类似的暴力事件,当局势必会果断出手,维护秩序。
有乌克兰学者指出,当前乌克兰的事件已不是“颜色革命”,不是“国家政变”,而是“严重的国家灾难”。此次危机是乌克兰独立以来面临的最严峻考验,乌克兰面临分裂甚至长期内乱的危险。在此情况下,乌克兰的政治家应为国家的未来承担责任,放下个人野心与政党利益,进行建设性的对话与谈判,避免国家陷入动荡与分裂。国际社会应避免干涉乌克兰的内政,不迫使乌克兰做出“向东向西”、“非此退彼”的痛苦选择,为乌克兰国内的和解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丁晓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推荐阅读
乌克兰,暴力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