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3月06日07:36|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无论是否对韩剧“感冒”,我们都无法否认在创造新概念和改变原有概念的能力上,韩国流行文化产品有中国流行文化产品不具备的能力。 |
都教授
新学期刚刚开学,和往常一样,我要教三门与电视有关的课。按照惯例,我将寒假期间发生的与电视相关的媒介现象做了个回顾,包括央视对东莞色情业的报道,新版《天龙八部》引发的争议,以及,当然,一年一度的“春晚”。我注意到:当我提到上述内容时,孩子们的反应大多十分平静,有的微笑,有的面无表情,有的甚至带着点懵懂;可是当我提到最近一部很受欢迎的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时,却立刻出现了一场小小的沸腾,我看到了大学课堂上已非常罕见的“跃跃欲试”。那一刻我明白,再多的文化正当性,也抵不上幻想世界里营造的小悸动。
韩流来袭,对于我们既不算新鲜事,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它由来已久,且“遭袭”的国家也不止中国。远在我读中学时,就有韩剧《蓝色生死恋》,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以及一大票我至今也无法分辨出彼此容貌的流行音乐组合。再后来,《大长今》风靡一时,一个名叫“韩国料理”的概念应运而生,逐渐进入中国人的日常语汇。这次流行的《来自星星的你》,给“教授”这个职业罩上了柔情蜜意的光环,一下子由古板、罗嗦、严肃的老者形象变成了年轻、性感、神秘的少女偶像。无论是否对韩剧“感冒”,我们都无法否认在创造新概念和改变原有概念的能力上,韩国流行文化产品有中国流行文化产品不具备的能力。
每次韩流来袭,观察家和评论家们都会做出两种反应。一批人可被称作“恨铁不成钢派”,他们以韩国流行文化在内容生产和营销策略上的成功来“反省”中国流行文化在吸引年轻人的问题上是如何的失败。另一批人则可被称作“痛心疾首派”,他们的特点是对沉迷于韩国流行文化的年轻人加以批判,指责他们不懂分辨高级与低级的娱乐,对更加优秀的文化产品视而不见,而一味沉溺在韩剧编制的梦幻世界里。
不妨说,这两派的观点都有道理,在某种程度上也都是事实。一方面,相比韩国流行文化的高度产业化,中国流行文化在特有的国家体制下多少还透露着些许宣教的意味,不招年轻人喜爱在所难免;另一方面,从严格的美学与社会学批评的角度看,也有不少研究表明流行韩剧在叙事、表意和审美上的厚度和广度确与英剧、美剧和日剧之间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别。但无论怎样有道理,在令人咋舌的收视狂潮中,这些观点多少都显得有些无关痛痒——大众的喜好由自己的支配,快感获得的方式愈直接,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就愈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如此一来,是不是写这么一篇文章就毫无意义了呢?似乎也不是。无论是电视观众的狂热,还是评论者的懊恼,其实对于发现、阐释和解决问题都于事无补。面对一种异文化的“侵袭”,我们应该先行后续地完成两项工作。先是对事情的性质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韩流来袭究竟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入侵?它究竟有没有对中国的年轻受众产生根本性、决定性的影响?它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从长远角度看究竟是不是坏事?这些问题都想明白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惊恐与慌乱。之后,是切实地站在年轻观众的角度,去仔细考察他们究竟从这部剧中获得了什么东西?而这些东西又出于什么原因无法从其他的文化产品中获得?只有做好了这两项工作,我们才能对所谓的“韩流来袭”产生准确、客观、平心静气的理解,进而明白究竟应当以何种心态与策略去看待这一现象。
在全球化的时代里,任何种类的流行文化间都有可能产生影响力的交叠,其中有一些是利益攸关的问题,有一些则是正常的文化融合与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尤其需要拥有更加宽和的心态去应对异文化的到来。原因很简单:人类文明已经不可能再回到彼此完全隔绝的状态了。
(责编:于川)
韩流 韩剧 韩国流行 流行文化 美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