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原创评论>> 正文

史兴庆:《白日焰火》造就传奇,但难比经典

2014年03月25日06:39|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白日焰火》全国公映后,双日票房2700万,成绩斐然。从柏林擒熊,到国内票房飘红,该片实现了三个突破,成为传奇。

《白日焰火》全国公映后,双日票房2700万,成绩斐然。从柏林擒熊,到国内票房飘红,该片实现了三个突破,成为传奇。

首先,它打破了文艺片不赚钱的“魔咒”。

《白日焰火》之前,内地文艺片不乏在国际获奖的先例。但是,这些获奖影片在国内票房却无一例外以惨淡收场,堪称“墙内开花墙外香”。最典型的例子是贾樟柯,他导演的《三峡好人》于2006年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在国内公映时,却和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碰”在同一档期,这是第六代导演第一次直接“挑战”第五代,也是文艺片第一次和大片“打擂”:结果是《三峡好人》300来万的国内票房还不及《黄金甲》的零头。但与国内遭遇大相径庭的是,《三峡好人》在欧洲尤其是法国被追捧,还成了单周票房冠军。这一次,《白日焰火》改变了这一状况,第一次实现了国际获奖和内地票房的双赢。

其次,《白日焰火》开创了文艺片“混搭”商业元素的新模式。

《白日焰火》是一部文艺片,但没有走小众化的文艺路线,而是加入了商业片的类型元素,实现了混搭,让影片也像商业片一样流畅易懂,没有文艺片惯有的沉闷与晦涩。换句话说,如果《白日焰火》换换场景和演员,改变一下叙事节奏,加点枪战和追逐的大戏,俨然就是一部商业片。

国产电影“混搭风”由来已久,最典型的是内地“商业大片”。其实内地还没有真正的商业大片,因为此前的内地大片都不是完全按商品规律生产的,只不过加入了商业运作而已;而且内地大片都缺乏好莱坞商业大片那种对人类共性情感和普世价值观的膜拜和渲染,也不具备超越民族、国界乃至不同文化的精神力量。无论《无极》、《夜宴》、《黄金甲》,还是《赵氏孤儿》、《十三钗》、《私人订制》,无一例外都是商业片的骨肉、文艺片的血脉,用大投资大制作大阵容,包装电影作者个性化的创作和个人化的追求。这些“伪商业大片”之所以被吐槽,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在艺术和商业上的不伦不类、左右摇摆。

商业片混搭文艺元素常见,但文艺片混搭商业元素却鲜有,因为过去的文艺片大多自绝于商业和大众之外,不齿于被消费。不过,《白日焰火》改变了这一切,开创了文艺片的混搭模式,并有望开启一个文艺片与商业片的混搭时代。

第三,《白日焰火》让“屌丝”逆袭称帝。

获奖之前的演员廖凡,在很多普通观众的眼里充其量只是脸熟,导演刁亦男就更陌生了。在电影圈里,相比那些星光熠熠、有着无数粉丝的大牌导演和明星演员,两人俨然就是“屌丝”。《白日焰火》在柏林斩获双熊,堪称一场“屌丝逆袭”。

以上三个突破,足以让《白日焰火》与众不同,成为传奇。但要说它足以比肩经典、成为经典,笔者认为还差了些火候。

就目前公映的版本来看,同《红高粱》、《霸王别姬》等经典作品相比,《白日焰火》无论在选题还是叙事上,都明显缺乏个性;对人性的透视深度也不够,而且缺少典型性;女主角的犯罪和男主角的救赎,更像是个体的偶然事件,无法关联任何关于社会和人性的所指与隐喻;纪实与窥视的意义依然远大于表现和批判的价值;影片虽不枯燥,但整体缺少情感共鸣,没有显示出能触动心灵的力量。当然,有些东西一经画龙点睛就完全不同,但从目前公映的版本来看,似乎瞧不出影片的“眼睛”在哪。

不管怎样,《白日焰火》创造了一段传奇,促使国产电影的格局进一步发生变化,新旧交替的趋势更加明朗起来。

(史兴庆,电影学博士,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中国航母近百名女兵亮相:青春在战位上飞扬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