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原创评论>> 正文

佘宗明:“复读状元”的故事,浇了谁的块垒

2014-06-25 06:52: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舆论对刘丁宁的故事咂摸品味,更多的是借他人经历之传奇,浇自己心头之块垒。

“复读状元”刘丁宁将报考北大。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辽宁女孩刘丁宁无意间就成了这句话的“代言人”:早在2013年,她就已是辽宁省文科状元,还被香港大学录取并获得72万元全额奖学金。本以为她会戴着状元头衔,傲娇地“一日看尽长安花”;谁曾料想,她却中途退学,回母校复读,而初衷只是为圆自己的“北大梦”。为此不少人借用祥林嫂的惯用句式送给她:“你真傻,真的……”,很不看好其复读重考的前景。没承想,她今年又蟾宫折桂,把状元名号轻松地纳入彀中。

  刘丁宁的传奇经历,顺着八卦、戏说的路径,迅即在微博、论坛上扩散开来,惊起“哇”声一片,其中不乏各种羡慕嫉妒恨。但充斥于舆论场的,不只是赞叹,还有些“别致”的解读:有人奚落刘丁宁“两度霸占状元的位子,是炫考霸神技,还是虹吸资源?”“为什么要转学,而不是在理想和现实中学会调适”……还有人据此给北大和港大排位次、较优劣。

  不得不说,诸如此类的质疑,有些上纲上线、过度阐释,也给个体选择强加上过多的普适意义。应看到,刘丁宁的经历,终究难以复制。尽管此前四川也有过“最牛高考专业户”——张空谷,他先后考上北大、清华,但却因网瘾退学,之后再考二度考进清华,不断刷新公众的人生观,但这也只是个案。无论是张空谷还是刘丁宁,他们的际遇只能是挂在个人的记忆橱窗,并不具有什么普遍性。

  刘丁宁为上北大而弃港大,置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境中,确实有些“奢侈”。但这种选择,终究只是个体取舍,它跟“北大港大哪个好”没关系,只关乎个人志趣。港大的教学环境再好,也会有人“水土不服”,对刘丁宁来说,她心中一直承载着一个“北大梦”,并希望在那里学古典文学。只是去年报考学校时,她未能“听从内心召唤”,选择“听从家长老师劝告出去闯练”,这也让她心中留有缺憾。而复读再考,也成了她补全心结的方式。

  按理说,复读是她自愿,而港大方面也表示尊重其休学决定,旁人无需苛责。至于这种做法是否明智,风险该如何把控,也应由她自个定夺。过多的道德臧否,不过是看客视角下的绑架,也纯属多余——毕竟,她已是成人,也有自主抉择的权利,我们没必要越俎代庖,“家长主义癖好”发作。

  有人说,她复读再考无异于挤占了他人的“被录取”机会。这本是种谬论:既然复读是每个考生的权利,那么刘丁宁也应有再选择的机会。她再考,无非是给庞大的高考考生基数加了个1,无损高考公平格局的整体平衡,以此为由否定其选择权,也是没来由的责难。事实上,其选择并不是没有代价,如复读一年需承受的艰辛、时间成本,还有上了北大也可能后悔等多重风险,既然刘丁宁本人愿意风险自担,那又有什么好批评的呢?

  说到底,舆论对刘丁宁的故事咂摸品味,更多的是借他人经历之传奇,浇自己心头之块垒。那些盛赞她“坚持梦想”并最终圆梦的人,透露出的是对自己未能坚守的遗憾。其实,刘丁宁的选择未必有多少借鉴价值,她的前景也未必会如预想的那样顺畅,但至少她做到了“从心而为”,这或许是这个故事最大的亮点所在。

  (佘宗明,媒体人,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邱天人、于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军装照(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全国最美“校花”扫描第三期--上海篇 (高清)

江泽民胡锦涛等卸任领导人都在哪露面(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