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中原创投成渝书画赣鄱旅游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原创评论>> 正文

陶短房:加沙蹀血,当记忆被边缘化

2014-07-11 09:40:5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哈马斯希望“搞出些动静”,一来转嫁矛盾,让巴勒斯坦人将怒火和抱怨集中到“万恶的以色列”头上,二来也可借此“哭穷”,看看能否照例换回些雪中送炭的同情和援助。

以色列再度空袭加沙。

  随着“阿拉伯之春”的出现、发展和异化,ISIS的异军突起,美伊关系令人眼花缭乱的一系列转折,曾被公认为“中东一切问题之核心”的巴以问题,即便不能说被遗忘,至少也已几乎被边缘化,被挤到记忆的角落。

  似乎是为了唤醒人们对这个旷日持久“老大难”国际焦点的记忆,自上月底以来,巴以关系骤然紧张,冲突再度激烈起来。

  表面看起来,这一切的起点,似乎是上月底3名以色列少年失踪及遇害事件。

  6月中旬,3名约旦河西岸犹太定居者的孩子被曝失踪,据传和哈马斯有关,以色列国防军和警察随即展开大规模搜索行动,并与巴勒斯坦人发生冲突,巴方表示有至少5名巴勒斯坦人被杀。6月底,3名犹太少年的尸体先后被发现,引发犹太定居者的强烈不满,7月2日,东耶路撒冷附近苏阿法特区17岁巴勒斯坦少年穆罕默德·阿布·哈代尔被人强行推入一辆汽车,一小时后其尸体在西耶路撒冷被发现,由于此前有犹太激进分子宣称“以眼还眼”,人们猜疑哈代尔系被犹太极端分子以“复仇”名义杀害。

  环环相扣的血案立即成为巴以双方相互指责和内部动员的导火索。

  控制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组织宣称,3名犹太少年的死,是以色列长期镇压巴勒斯坦人,并中止撤除犹太定居点行为的必然后果,此次事件的责任应由以色列和犹太人来负。自7月2-5日,西岸和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不断发动抗议、示威,并和以色列军警发生冲突。

  以色列当局则表示,事件的起因是3名犹太少年的失踪和遇害,针对哈代尔的死,以色列政府不仅公开表示对肇事者的谴责,还立即展开刑事调查,而巴方非但阻挠调查,更借机“寻衅生事”。

  争吵和摩擦迅速升级为武装冲突:7月2日起,以色列军警针对巴勒斯坦领土展开军事行动,哈马斯则在哈代尔死后宣称“所有以色列人都是合法袭击目标”。7月8日凌晨,以色列发起“护刃行动”,对加沙地带600多处目标发动空袭和炮击,而哈马斯则以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相回应。

  事实上,以巴双方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近年来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哈马斯可谓有得有失,得利之处,在于进一步压缩巴解权力机构在巴勒斯坦人中的影响,及在巴勒斯坦事物中的发言权,迫使后者不得不寻求与自己的合作,这令哈马斯有后来居上,取代巴解成为巴勒斯坦代表之势,而失势之处,则在于这种合作和取代始终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鼓励,非但如此,随着埃及局势的变化和海上封锁的加强,哈马斯控制区一度相对宽松的对外联系渠道再度被以色列扼紧,令本就拮据的巴勒斯坦地区更加“手紧”,民生凋敝、自治当局和哈马斯也饱受财政问题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哈马斯希望“搞出些动静”,一来转嫁矛盾,让巴勒斯坦人将怒火和抱怨集中到“万恶的以色列”头上,二来也可借此“哭穷”,看看能否照例换回些雪中送炭的同情和援助。

  以色列方面同样如此。

  表面上,国防军的行动和3名少年死亡案有关,但案发地在西岸,军事打击的目标却是和西岸天各一方的加沙地带,这表明“少年失踪案”不过是幌子,以色列当局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将一直看不顺眼的哈马斯再“狂扁”一番。对于迟迟没有进展(甚至毋宁说很久都没有开展)的巴以和谈,以色列早已很不耐烦,而哈马斯和巴勒斯坦自治当局的“合流”趋势,又是以色列和内塔尼亚胡政府所最不愿看到的。内塔尼亚胡政府是联合政府,尽管他本人被国际社会视作“鹰派”,但在加盟政府的一些右翼小党看来,他对巴勒斯坦人的态度还太软弱,右翼党等小党动辄威胁“散伙”,逼迫政府对哈马斯采取更多强硬措施。正因如此,以色列才抓住“少年死亡案”大做文章。

  此事之所以“慢慢走向失控”和美国自奥巴马上台后,在中东不断“淡出”,对一度热心的巴以和平进程意兴阑珊不无关系。觉察到无力迅速解决巴以“老大难”,为自己外交“成绩单”增光添彩后,奥巴马明显降低了对这一话题的兴趣,甚至连一向重视中东及巴以问题的国务卿克里,近来也显得有些提不起精神。美国的这种态度,一方面令巴以双方敢于采取更多“刺激性”行动,而不必担心政治后果,另一方面也让一些人产生了“不妨闹大些”,好将国际关注重新拉回来的念头。

  每次巴以冲突激化的结果,都会令更多绝望的巴勒斯坦人转而投向哈马斯阵营,这一次恐怕也不见得会例外,巴解的进一步边缘化,则会令本已半死不活的巴以和谈变得更乏活力和意义。尽管如此,事实证明哈马斯是个长于破坏、拙于建设的组织,它在巴勒斯坦地区的政治分量越重一分,巴勒斯坦地区距离和平建国的梦想,恐也就越远一步。

  (陶短房,旅加学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军装照(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北京篇 (高清)

江泽民胡锦涛等卸任领导人都在哪露面(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