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中原创投成渝书画赣鄱旅游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2014-07-22 06:43:00|来源:海外网|字号:
除了票房,《小时代3》似乎再无话题。第一部《小时代》公映后,还曾有影评人与粉丝掀起骂战;到第三部的时候,连骂声都没了。
虽然公映首日票房达1.1亿,刷新了国产2D电影新纪录,但是在短暂辉煌之后,《小时代3》的票房曲线一路暴跌,因而被认为是“营销好口碑差”的典型代表。
《小时代》的热只是小范围的热。严格说来,即便第一部《小时代》引起骂战,包括被官方报纸点名批评,都没能让这部电影真正具有公共讨论价值。由于其观众局限于郭敬明小说的读者粉丝,哪怕票房高企,都没法把它称作青春电影的代表。
《小时代》系列之所以能够连拍三部,且每部票房都不错,其原因主要在于郭敬明的粉丝具有较强的消费意愿;更重要的是,国内青春题材电影的匮乏,直接导致了《小时代》的局部变热。在国内,类似《饥饿游戏》、《暮光之城》这样类型化明显且是大制作的青春片少之又少,即便有些借助青春片的名义进入市场的作品,比如《致青春》、《同桌的你》等电影也偏成人化,是大龄创作者的青春回忆。这导致占观众主流的青少年群体找不到合适自己的电影观看,只能追随好莱坞大片。
《小时代》的出现恰好为这部分观众的观影需求找到了释放口。有粉丝曾说,他们就是看郭敬明的小说长大的,郭是他们青春的一部分,不看《小时代》看什么?缺乏有力的竞争品,青少年观众只能拥抱《小时代》。
提到青春电影,很容易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花季雨季》等那些曾在不同年代诠释了青春的定义,带给我们无限激情与感动的电影。有代表性的青春电影,一定是表现全体年轻人生活与情感的作品:它的制作或许粗陋,但传递的记忆一定是曾经真实存在的;引起的共鸣,一定是深切而富有寓意的;同时,它还能超越年龄界限,赢得更多年龄层观众的认同。
电影是一种好商品,青春片尤其如此。因而,这个类型的作品更需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有时,匮乏的不仅是作品的数量,更是精神的质量。
近来一直以郭敬明竞争者形象出现的韩寒,也以《后会无期》来重新验证青春电影的号召力。而韩寒的闯入,无疑给青春电影的多样化带来了新想象。不管票房如何,匮乏的青春电影需要更多的创作者加入进来,形成竞争关系,以此提升优秀青春片产出的几率。
(韩浩月,影评人,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