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中原创投成渝书画赣鄱旅游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正文

【党报评论】甲午,“剜心之痛”如何消弭

2014-07-25 17:38:00|来源:海外网|字号:

又到甲午。

??那场真正把大清国运和幻想击碎,彻底改变了近代史的战争,荏苒之间两个甲子已过。这个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回首历史的日子,对于今天的中国究竟有什么意义?以史为鉴,中国在做些什么?日本又在想些什么?这些自然生成的问题,一定会在每一个的关心国运的国人心中激荡。

??“李鸿章小道”上的思考:历史的较量其实是国运的较量??

看到镜子的另一面,才能看到真实的自我。与别人稍有不同,曾经常驻日本的党报评论君,将从“敌国”的角度开始反思。

日本山口县有一个地方叫下关,此地还有一个别称——马关。年轻的党报评论君曾专门到这里采访,在这个近代最不平等条约的签署地品味什么是“屈辱”。《马关条约》签约地叫“春帆楼”,除了还原当时场景,保存了简单的史料,其他细节不值得再述。但在“春帆楼”坐落的小山背后,有一条杂草丛生的人行小路,路牌上面赫然写着“李鸿章小道”。??

当时日本国内的右翼,并不认可日本与清朝停战,而是鼓噪占领全中国。这条小路,正是日本当局为防李鸿章出现危险,专门开辟的从住处到会场之间的临时通道。李鸿章暂住的地方叫接引寺,据说,当时为期服务的僧人“常见李公徘徊不前,仰天长叹”——可以想见,丧权辱国像巨石一样压在李鸿章身上,让这条小路显得格外漫长。

??第三轮谈判期间,右翼团体“神刀馆”刺客小山六之助就在这条小路出现,举枪射中李鸿章头部。李鸿章颧骨被击穿,当场昏厥。但据说他醒来了解情况之后却“面露喜色”。再赴谈判现场之前,“李公特命从人去绷带”,身着血衣前往,把自己的伤口暴露在国际舆论之下。??

梁启超后来访问马关,在这伤心之地,想起当年和老师康有为一起,发动“公车上书”时,台湾赴京会试的举人们声泪俱下反对割让台湾的情景,他咏七绝曰:

??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

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

??回顾这段历史,颇有“一盘散沙,无力回天”之感。有人曾说李鸿章:中华民族已至如此危难,与其忍辱负重换取停战和可怜的赔款尾数,何不杀身成仁,以断头滴血唤醒天朝真正觉醒?这样想确实苛求古人,但重新品味《马关条约》现场的屈辱感,重新认识中华民族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不得不做如此感叹。

??而对于更多国人,甲午战争的记忆,是《甲午风云》中邓世昌蹈海赴死的慷慨,是历史书中舰折艇沉的壮烈。当然,也有看到“北洋水师主炮晾晒衣物”的怒其不争,看到“炮弹中灌满沙子源于腐败”的满心义愤。

这些年,得益于中国历史学家们的辛勤考证,中日历史资料的梳理共享,甲午战争的真相越来越清晰。“北洋水师主炮晾晒衣物”,有史料证明是小笠原长生的文学杜撰,田汉先生误引流传,背后则是日本主战派矮化天朝,鼓动日本人战意的用意;“炮弹灌满沙子源于腐败”,有北洋水师总教习、德国人汉纳根的报告佐证,北洋水师本就配有开花弹和实心弹两种弹药,后者多用沙石填充,背后则是天津机器局不分昼夜赶制,但由于技术不过关,产能质量均不到位,定远舰战前只来得及补充55颗国产普通开花弹。

?不过,这样用来丑化中国的细节被牢牢刻写国人心中,也正说明甲午之战乃是国人集体意识中的“创伤体验”。而历史越清楚,也就越能看出,细节之争也许是偶然的,但国运的较量才是必然。正如今天人民日报刊发的评论所说,“甲午战争失败的内因,正是清末腐朽至极的观念、制度、官吏。腐至而殇,腐盛而败,朽极而亡”。而中日两国常有学者以重打甲午战争为题质证,但结论趋于一致:即使清朝胜利了,也只是延长了历史片段,却难以扭转清朝命运的大局。

“剜心之痛”提示的现实:牢记“疼”的感觉保持警醒

怎样纪念甲午?答案就在新的认识、新的时代、新的使命中逐渐浮出水面。

习近平在甲午之年的三段讲话值得反复咀嚼——

2月,习近平会见连战时说:120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国力孱弱,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

4月,习近平访问欧洲时说: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

6月,习近平在中科院发表讲话: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义。回首我国近代史,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

首先应该看到,习近平在提起话题时特意用的都是“甲午”,而不是“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已成为一种标志、一个符号。讨论战争的胜负,研究一人一船的功过,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可以止于学术。而如何把握国运方向,如何选择发展道路,如何振奋民族精神,则是领导人和政治家最关心的命题。

日本有本侮辱中国人的书叫《支那论》,说中国人“似蚯蚓这种低级动物,把一段身子给切断了,其他部分没有感觉,仍能继续活着”。甲午战败后赔了那么多钱,可战前买军舰,竟一分也筹不来,而日本则举国资助海军。难怪西方人感叹,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一人与日本的战争。可以推断,中央希望人们记住“甲午”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教训。惨痛的一页已然翻去,剜心之痛尚未平复,沉重的苦难、巨大的牺牲已经付出,但复兴的伟业还未完成。屈辱让人愤怒,屈辱也让人清醒。享受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和平与繁荣的中国人,最该猛醒的想起“疼”的感觉,团结一致、以襄国事。

也可以推断,中央希望人们记住“甲午”之后的探索留给我们的启迪。中国走上和平发展之路,就是因为抛弃了清朝和日本的错误道路;中国今天前所未有地接近伟大梦想,就是因为继承了甲午时代仁人志士的变革精神。茅海建先生曾指出,一个民族战败了并不可怕,但战败引出的不是“制夷”而是“顺夷”时,就直接葬送了一切前程。借用这句话,一个民族遇到困难很正常,但如果不是迎难而上而是知难而退就很不正常。中央全力整顿党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弘扬核心价值观,就是在行为、制度、精神三个方面迎难而上,这三件事的成败,直接决定我们能否爬上前人梦想的顶峰。

这三件事,是中央工作之重,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前途所在。国运一盛,百事皆兴,国运一衰,百事皆弱。国运,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也与个人觉醒难分那解。刘亚洲先生指出“造就最强大国家的首要条件不在于造枪炮,而在于能够造就其国民的坚定信仰。”甲午两至,更该穿过那场战争的正面,去看到侧面和反面。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思,为了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自己该去做点什么?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甲午 甲午风云 开花弹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军装照(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云南篇 (高清)

江泽民胡锦涛等卸任领导人都在哪露面(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鲁东|创新|中原|创投|成渝|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