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2 11:15:00|来源:海外网|字号:
8月7日,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通过日本驻华大使致函日皇明仁和日本政府,要求日本迅速归还所掠中国文物“中华唐鸿胪井刻石”,作为中国民间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讨战争时期被掠夺的文物事件,舆论一出,立刻引起中日两国相关人士的注意。那么,“中华唐鸿胪井刻石”到底是怎样的文物,又为何被掠到日本,索还它有何意义呢?
据史书记载,“中华唐鸿胪井刻石”是公元713年唐睿宗期间鸿胪卿崔忻出使渤海国被册封大祚荣之后,在旅顺黄金山南麓和西北麓各凿一口井,并在后者旁边立一巨石刻上碑文以示纪念所留下的文物。根据碑文上记载的唐朝册封靺鞨政权震国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一事,由此断定唐朝对渤海国进行过管辖,还可证明渤海国是靺鞨族而不是高句丽族建立的王国。因此,“中华唐鸿胪井刻石”作为物证对于东北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历史价值仅次于“高句丽好大王碑”、“毋丘俭丸都纪功碑”和“义州万佛堂后魏造像记”。
然而,这块珍贵的历史文物现在却“背井离乡”被掠到日本,摆在了日本皇家战利品仓库里,不得不让国人为此叹惋。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租借了旅顺, 7月,日本外务省派东洋史学者内藤湖南考察旅顺文化遗产时,曾委托其鉴定“鸿胪井刻石”。根据日本防卫研究所图书馆收藏“明治37、38年战役战利品寄赠资料”显示,刻石是于1908年8月被日本海军献给皇室的。
其实,这只是日本掠走中国文物的冰山一角。据中国政府统计,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共1879箱,文物至少360万件。在日本皇宫内的吹上御苑南端有一名为“御府”的建筑群,其中包括5座建筑,据说是珍藏战利品的地方。每座建筑都有一个名字:收藏甲午战争时期战利品的建筑叫“振天府”;义和团事件时期的叫“怀远府”;日俄战争时期的叫“建安府”;出兵西伯利亚时期的叫“惇明府”;“九?一八事变”时期的叫“显忠府”。其中,“鸿胪井刻石”作为“日俄战争”时期的战利品被放在“建安府”的前庭。但是,因为位于日本皇宫,日本宫内厅一直严格禁止任何外人进入“御府”,还以国家财产为由拒绝将其向公众展示。
国际上,殖民国家将重要文物归还原主的先例不是没有,日本也曾将1905年掠夺的“北关大捷碑”归还给韩国。而且,追偿战争中流失的文物,其实早有法律支持。根据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现代国际法归还文物的原则》,任何因战争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且不受时效限制,不论时间跨度多大。另外,中国在签署《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文物返还的公约》时也曾声明,“中国政府保留对历史上被非法掠夺文物的追索权利”。此次中国民间首次发声追讨文物就是一个契机,并将探索一条通过合作解决中日历史遗留问题的途径,惟此中日两国才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廉德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