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国内>> 正文

档案管理 改革应加快脚步

2014-08-13 09:48:56|来源:法制晚报|字号: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翻开过自己的档案,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档案里写了什么;很多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离自己存档案的地方差着十万八千里。但是,很多人要为档案交钱,大家交的这些钱加起来是“天文数字”。

  据新华社报道,北京每年收取的档案费超1亿元,广州华南人才市场每年收费也有数亿元。据专家估算,全国每年人事档案收费至少达数十亿元。目前,全国没有任何省市公开过档案保管费的具体使用、支出细目。一些地方人社部门介绍,存档的“死档”数量高达总量的20%至30%。

  每年的缴费在提醒,人人都有份纸质档案,但往人才交流中心一存,它就是死的,很难查阅,需要用的时候要跑好几趟。

  平时档案就是废物,结婚不用,买房不用,看病生孩子不用,但关键时刻却“威力”无穷,调动、升职、出国,甚至退休,就要拿档案说事。有的单位为了防止人员跳槽,甚至会把档案扣住,档案又成了“人质”。

  有人得罪了领导,档案里会被记上一笔,自己以后处处碰壁,却不知缘由,被“黑”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事实上,单位领导绝不能凭个人好恶填写员工档案,不能写入个人隐私,更不能诬陷和捏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五章第二十四条规定,对于涂改、伪造档案等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不仅是收费的事,实际上,中国式的档案管理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改革应该尽快实行。

  现在已经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输入身份证号,民航就知道哪些人是老赖,不能出飞机票;银行也知道谁的信用不行,办不了信用卡和贷款。电子信息如此被普遍使用,档案为什么不行?所以,档案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将纸质档案全部电子化,降低成本,更快捷地为社会服务。这在技术上是没有任何障碍的。

  和几十年前完全不同,现在的人员流动非常频繁。可落后的档案管理制度,却造成了大量的人档分离。不少人的档案只能留在户口所在地,在外地找工作,单位看不到档案,档案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成了摆设,还要花费人力物力去保存管理。

  因此,在电子化的基础上,成立全国统一的人员电子档案库,方便查询和管理,也该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实际上,档案改革的终极目的,就要让它如同现在的个人征信体系,甚至和这一体系合并。

  档案只该承载人的信用、学历、经历、纳税记录、犯罪记录等必要信息,只和个人身份证件或社会保障号码相关。它必须消灭神秘感和复杂感,明明白白摆在每个人面前,因为公民有权快速简便地使用它;更要消灭阶层感,无论户口在哪里,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官员,人人都该拥有和使用档案,用以获取社会服务和福利。

  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档案制度必须要改革,如果继续这样僵化死板下去,它会拖每个公民的后腿,也会拖整个社会发展的后腿。

(责编:于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档案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人质 威力 纸质档案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吉林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咨询|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