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6 09:25:29|来源:中工网|字号: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张昕竹因违纪被解聘
8月12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突然宣布,解聘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昕竹,原因是其“违反工作纪律”。有人指控张收了正被反垄断调查的美国高通公司600万美元,张回应是“扯淡”。他说,他被解聘是因为帮外企说话了。
网上有人指责张昕竹吃里扒外,甚至骂他是“汉奸”。这些说法是否公允,姑且不论,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即他在高通反垄断案中扮演了两个角色,存在两种利益的冲突:既是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聘请的专家成员,又是高通的“反反垄断”咨询专家,一身二任。
专家接受委任,即应进行利益“回避”,或者站在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一边回绝高通的聘请,也可以先向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请辞,接受高通的咨询请求。这是一种必要的伦理自觉。否则,就像人们骂少数腐败法官“吃了原告吃被告”一样,人们自然就骂专家吃里扒外了。
张昕竹说,他只是帮外企说了话,“就好比我给死刑犯做了辩护,任何一个案子都有正方和反方,不能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吧”。这听起来有些道理,外企站在中国反垄断的被告席上,有权利获得辩护。辩护可以来自代理人,也可以来自第三方学者。但张昕竹不是第三方学者,因为他做了高通的咨询专家,重新陷入一个伦理困境。
既然很多人指责张昕竹吃里扒外,这里面会不会涉及法律的是非呢?甚至会有人问,为什么不对他采取法律措施?一名受聘于国家机构的专家,有可能存在泄密的问题。我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最高可处无期徒刑。
![]() |
张昕竹 伦理困境 伦理问题 经济学集团 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