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5 10:19: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一直想谈谈反智。不过借这个话题来谈,口水必不可免。以前领教过韩粉的厉害,这回领教了韩黑的厉害。 |
反智与韩寒
1978年后,中国渐次走出了反智主义的政治阴影。“不学ABC,也能当好革命接班人”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取而代之,张铁生,黄帅等昔日反智的典型都投身知识的海洋,黄帅甚至获得了东京大学的硕士学位。尽管在今天,“学好数理化”备受质疑,“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然而对普罗而言,除了读书学习,别无选择,有知识,未必有出路,没有知识,则肯定没有出路。知识虽严重贬值,却非一文不值。“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更像是一种反讽,抑或少数人的专利。
基于此,我不能同意肖鹰的判断,将今世称作“反智时代”,“反智主义是中国文化的主潮”。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一个多元、惶惑的转型时代,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已经烟消云散,反智只是时代的一张面孔,远远谈不上主流。
同理,韩寒只是这个年代的英雄与偶像之一,而非唯一的标杆,他不足以代言时代与国家。论起对青年的影响力,李开复、任志强、俞敏洪、马云、丁磊、姚明等恐怕不比韩寒差多少,这其中,几人反智?肖鹰显然抬举了韩寒,他以解构的方式,加固了他所批判的“韩寒神话”。
再说韩寒反智。肖鹰的判断大抵基于两个事实:韩寒退学,韩寒不读书。然而,退学就是反智吗?退学反抗的是教育制度,教育未必能与知识画等号。在我看来,中国的教育,一面传授知识,一面败坏知识,一面培育知识分子,一面钳制知识分子。我与韩寒同龄,我们所接受的中学教育,究其实质,正是一种反智教育。就此而言,韩寒退学,不是反智,而是反反智。让知识回归自由,正是对知识最大的尊重。
韩寒似乎坐实了“不读书”的恶名。犹记得“韩三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出炉,举国震动。我读过两篇针尖对麦芒的评论,其一曰“可惜韩寒不读书”,其二曰“幸好韩寒不读书”。不计作者结论如何,反正大家都认为,韩寒不读书。
“韩三篇”的确折射了韩寒的欠缺,以他单薄、狭隘的知识素养,实在无力驾驭这三个宏大的论题。不过这还是不能反证,他不读书;充其量只能说,他读书偏科,缺乏政治学的系统训练。事实上,青少年时期的韩寒,阅读量惊人,在一份他向父亲韩仁均索要的书单之上,罗列了如《榆下说书》《西溪丛语》《分甘馀话》《东坡志林》《芦浦笔记》等许多成年人都不会去看的书籍。好玩的是,后来此书单面世,王渔洋的名著《分甘馀话》,被路金波、《南方周末》等抄成了《分世余话》,令人笑掉大牙。到底谁不读书呢?
韩寒偶尔会摆出流氓的姿态,嘲笑知识界和知识人。这里需要分清,他嘲讽的是真理还是谬误,是常识还是偏见,是自由还是专断。窃以为,韩寒身上以及文章当中,纵有反智的踪迹,鳞爪而已。他从不是反智的招牌,反而构成了一些反智者背上的芒刺。在中国,真正的反智者,另有其人。他们垄断知识,滥用霸权,限制自由的知识,压迫独立的知识分子,这才是“一个必须清理的反智主义招牌”,这才是最急需肃清的“20世纪以来对中国文化毒害极深的反智主义流毒”。肖鹰为什么不去批判他们呢?其实,从文风与逻辑来看,肖鹰与他们更像是一丘之貉。他批评韩寒反智,自己却沦为反智的标本。
(注:本文转自“羽戈--新浪专栏”,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韩寒 肖鹰 反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