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5 06:41: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相信在未来将会有更多国家像英国一样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货币体系,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可预期的未来出现重大进展。就像奥斯本大臣在记者会上所说,“人民币终将成为全球储备货币”。 |
9月12日在伦敦举行的第六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结束以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和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共同出席记者会。奥斯本宣布,英国政府计划在未来数周或数月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其发行收入将作为英国政府的外汇储备。马凯副总理则表示,中方对英方有意向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英国国债表示欢迎。两国领导人共同认为,这在中英两国金融合作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对于中国来说,英国作出的这一决定,其更重要的意义体现在人民币国际化上。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一直在稳步推进之中,但它更多地表现在外贸结算上,以此来规避用美元结算可能存在的汇率风险。而一种货币能够成为国际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得到广泛承认,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它要成为国家的外汇储备货币。现在,英国作为一个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具有广泛影响和重要地位的国家,愿意将人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货币,这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突破。英国将因此成为人民币的一个重要离岸市场,成为人民币进入西方国际金融体系的“桥头堡”。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几年来,中国深受“美元陷阱”的伤害。与“金砖国家”联手倡议建立超主权货币,主导建立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希望能够摆脱在国际贸易中受美元牵制的被动局面。但是,美元在国际上的强势地位是以其雄厚的国力作底牌的。自1971年金本位制瓦解后,美元逐渐成为全球通用货币,它对全球贸易的积极作用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承认,要改变这个格局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
因此,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采取了分步走的策略。前几年先致力于推进将人民币作为外贸结算货币,这种绕开美元的做法,既避免了在美元贬值走势下难以克服的汇率损失,又扩大了人民币的影响。紧接着,我国又与一些国家建立了货币互换制度。在金融风暴之后,各国都产生了摆脱“美元陷阱”的冲动,各国央行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签署更加频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建立了货币自由交易制度,欧洲央行也在2013年10月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规模达35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今年6月,李克强总理访英期间,与英国达成了人民币与英镑的自由交易协议,英国作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已经初具雏形。经过这些努力,人民币在英国市场上已建立了广泛的影响力,此次英国发行人民币计价国债并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货币可谓是水到渠成。
英国之所以能够在西方国家中率先与中国达成协议,为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重要的“一臂之力”,这与其对中国市场的需求有直接关系。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英国虽因不在欧元区而避免了一些欧陆国家债务危机对货币体系的破坏,但它长期与欧洲大陆的离心离德也使它与后者产生了分离倾向,其产品进入欧洲大陆并不是那么顺利;而近期的苏格兰独立公投风波更是使英国面临几百年来最大的分裂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所具有的广阔市场和投资潜力自然对它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其实,广阔的中国市场对于整个西方世界来说都极有诱惑力。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分野,西方一些国家对于中国市场还抱有一定的偏见,英国能够抛弃这种束缚,率先与中国建立起密切的金融合作关系,是很有战略远见的。据悉,目前其他西方金融中心对人民币业务也产生了急迫的渴求,比如,卢森堡正大力吸收人民币存款,法国正考虑与中国建立货币互换关系。英国发行人民币计价国债无疑将对整个西方世界起到示范和激励效应,相信在未来将会有更多国家像英国一样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货币体系,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可预期的未来出现重大进展。就像奥斯本大臣在记者会上所说,“人民币终将成为全球储备货币”。
(周俊生,财经评论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