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正文

刘雪松:学生磕睡与假装高潮

2014-09-17 15:02:11|来源:海外网|字号:

一批学生瞌睡,所有学生躺枪。

一批学生瞌睡,所有学生躺枪。

昨天(9月16日),92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报告,一批后排学生磕睡的镜头传到了网上,结果,会场之外的舆论场一片骂声。

一批学生瞌睡,所有学生躺枪。关键出在台上台下不同的姿势上。报道说,吴老是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在工作人员搀扶下缓缓走上报告台的。35分钟的报告,吴老在台上站着,学生在位置上坐着。

35分钟都打熬不住对这位92岁高龄的学术泰斗的敬重,这些打磕睡的大学生,即便用传统伦理的标准来衡量,也是过不了关的。应该打屁股。但似乎唯一可以指责的,也只能是缺乏对长者的尊重。硬要指责他们不尊重知识,恐怕有牵强之嫌。

吴老的报告,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显然是讲精神的。虽然相关报道没提及太多的内容,但这只么个标题下的文章,如果做个试验,将它放在热门的网站上,恐怕位置、标题再怎么醒目,阅读率也未必能高到哪儿去。因此,网上对于瞌睡学生投去标枪的愤怒者,都对别人不要严苛得太正经。

中国想当面聆听吴老励志经历的大学生,估计10个北京人民大会堂都未必坐得下。但这并不意味着昨天坐在这里的大学生,个个都久旱逢雨,人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既不允许选择性接受主题教育,又不允许到座的学生打瞌睡,这种尴尬,只能说明教育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调配。组织者自己应该反思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作为新中国建筑与城市规划先驱者之一,学富五车的吴良镛,建筑的、艺术的,规划的、励志的,满脑子都是财富。但是,再怎么身体力行,毕竟92岁了,主办方再怎么主观愿望良好,再怎么有学生需要亲耳聆听,都应该给出更敬重这位老人的态度,让老人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至少,没必要由着老人站着励完35分钟的志。现代传播方式提供给了人们更多如同亲临现场的教育、与接受教育的途径,组织者同样没必要为了将这个时段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满座,让一些对建筑艺术与人生兴致不大的学生赶到现场,更没必要让所有学生都得冲着组织者认为的千载难逢机会、冲着兴趣之外单一的敬意,而让学生个个打起精神做出敬仰状、感动状、或者欢呼状。这是对教育与被教育者双方都应该具有的尊重,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得当体现。

其实从现场传出的照片仔细对比,所谓的“一大片后排学生”趴在桌上睡去,似有夸张之嫌。它既推不出吴良镛报告乏味的结论,也导不出现在的大学生是“堕落的一代”的结果。来自中青在线的这篇报道,短短3小段文字、4张图片,实质性报告内容一笔带过,通篇对比台上台下的反差,最后以“吴老上一次站在这里是在2012年年初,他从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手里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大红证书,从此,这位任教于清华大学的“人民建筑师”跻身于中国科技界最高荣誉行列。那次,他在台上的时间也不过5分钟”结尾,字里画间,充满着情绪。

台下坐着首都多所高校新入学的近6000名研究生,难免会有作息不规律、兴致不太高、学习太疲劳的。既然全国各地为民操劳的领导、两会代表委员中有打瞌睡的,学生中有几个、或者有些个不懂事打瞌睡的,并也算不得奇怪的事,舆论更用不着把当代大学集体当作毁掉的一代来指责。

2年前吴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站了5分钟,本身就是一个尊重的颁奖仪式,这与吴老昨天在同一个地方站了35分钟给人励志,无论是场景氛围、还是实际内容,都没有可比性。倘若将昨天的这场报告的成功与否,更多地倚重于仪式感,并以此指责学生的瞌睡一定便是不尊重这位“人民建筑师”,就一定是毁掉的一代,那么,就不一定要将这场报告会,冠以“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的名称。

这个名称之下,有几个瞌睡或者假寐的学生,舆论实在用不着急得跳脚。它与那些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的假装高潮、假作敬仰相比,至少来得真实些。尽管这种真实,也是社会所并不需要的。

讲精神的时候有人没精神,讲的与听的、还有组织的,都应该回去面壁一下。

(注:本文转自刘雪松——新浪新闻专栏,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责编:于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假装高潮 人民建筑师 励志 吴良镛 大学生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官员情妇来源:上下级、性贿赂或工作外艳遇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对越反击战时期中国女兵照片首度公开(高清)

揭秘驻阿富汗美军野战套餐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