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海外舆论>> 正文

澳媒:中澳对腐败的理解缺少可比性

2014-09-25 08:24:22|来源:环球网|字号:

  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网站9月23日文章,原题:中国的腐败:文化鸿沟 习近平担任中国领导人以来,对腐败发起前所未有的打击。以前被认为“安全的”高层或政府官员也未能幸免。

  毫无疑问,习近平的反腐运动从质和量上,都比以前的反腐败更厉害,但在中国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思考腐败的含义不无助益。

  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解释说,西方和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截然不同。在中国,社会关系基本上是建立在一套义务和回报体系基础上,迥异于澳大利亚这样的社会。在中国社会,帮助别人带有一种偿还恩惠的潜在义务,既是为避免丢脸,也是出于私心。

  有些事在澳大利亚被当做腐败,而在中国被视为回报恩惠,比如父母与其子女教师的关系。2009年,澳大利亚爆出一条新闻说,中国父母试图贿赂小学教师,好让孩子进入精英学校。澳大利亚人对于这种做法感到愤慨。

  我记得我看到这条新闻时,既觉得好笑,又对中国父母有些同情。此前不久,我在北京一所大学当老师。期中考试前后,我收到学生和家长一些可爱的礼物,他们几乎毫不掩饰地希望能在考试方面得到关照。这种送礼以换取积极考量的行为是一种完全标准的做法。学生们惊讶于我的惊讶。

  那年年底,我向学校提交学生的最终成绩,结果系里告诉我,我打的分数太低,应该修改,不能拉低学生的平均分。如此低的分数会对我的绩效评估和年终奖不利。校方表示,如果学生成绩不好,应该给他们尽可能多的机会,直到通过考试。让他们得高分是我的责任,也关系到我的奖金。

  这些算不算腐败?这种处境下的其他人肯定不认为这是腐败。在中国被视为腐败的行为与我们理解的缺少可比性,也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规则。现在看来,即便在中国国内都是如此。3年前可以被接受的行为,如今显然不可接受。至于以后什么是可接受的,谁也不清楚。

  不久前,我准备与一名中国政府官员共进非正式午餐。结果他竟然告诉我,他要到我们约定的那天早上才能确认是否赴约,因为规则直到那一天都有可能会变。(作者梅里登·瓦洛尔,汪析译)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中澳,分数,学生成绩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女书记被曝穿戴奢华 官方称系落马县长家属诽谤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对越反击战时期中国女兵照片首度公开(高清)

揭秘驻阿富汗美军野战套餐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