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9 07:00: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中央巡视组被中央领导称为“利器”,这次的“指导”无疑开了先河,更加强调纪委的独立办案和去地方化。 |
中纪委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动人们的神经。而直接发布这些“风吹草动”的窗口,正是中央纪委监察部的官方网站。
若是足够细心,会发现中央纪委监察部的网站近日出现了两条不同寻常的通报。一则是“中央网信办副局级干部高剑云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另一则是“齐齐哈尔市委原书记杨信接受组织调查”。
相对于之前的通报,这两则发布都有一个“第一”:前者第一次出现了“对抗组织调查”;后者第一次出现了在中央巡视组的指导下字样。而在此之前,通报中的新提法都有强烈的政治信号。比如,首提“通奸”等作风问题;再如,之前两位副省级官员的“断崖式降级”。
那么,这两个“第一”又透露了什么信号呢?
事实上,中纪委网站的通报第一次出现某种提法,本身就是一个重要信号。将立案侦查的案件或相关案件进展进行通报,意味着纪委的反腐信息越来越公开。9月4日下午,中纪委还向50位外国学者敞开大门,邀请他们参观中纪委,并进行座谈。可以说,中纪委在王岐山的治理下,逐渐揭开以往的神秘面纱,以越来越公开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当然,信息公开关涉的不止是形象,这同时还意味着纪委的办案越来越有“司法化”的趋势。这是第二个重要信号。换言之,纪委办案越来越遵循严格的程序。在王岐山刚刚履新中纪委书记时,就提出要用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治标,自然是高压反腐;而治本,就是制度建设和政治生态的涵养。将案件进行部分公开,本身就有建章立制的意义。
当然,光有制度建设,还达不到治本的效果,治本还需要政治生态的涵养。王岐山曾在政协常委会上指出,“不敢腐”基本做到了,但是“不想腐”还有距离,所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一个好的政治生态,除了有完善的制度,还必须在思想上解决问题。思想的问题,一靠震慑,二靠教育。高剑云的这则通报,矛头指向的是窝案,目的却是震慑:纪委对于窝案贪腐绝不手软,拔出萝卜带出泥,纪委会一查到底,别想有任何侥幸的心理。这是第三个信号。
另外,高剑云的案件还通报了他的生活作风问题,“长期包养情妇并育有一子”,这虽然并不是中纪委第一次通报此类现象,却再一次验证了:党纪严于国法。党要管党不是一句空话,党员干部首先是一名党员,其次才是一名国家干部。作为党员,不仅要遵守国家法律,更要遵守党纪党规。私人道德问题,有些情况并不触及法律,但却越过了党纪党规的边界,一旦如此,党纪的处罚也就会随之而来。
齐齐哈尔原市委书记杨信的案件则透露出另外的信号。
首先,通报内容中首次出现“中央巡视组的指导”的资源。但也仅仅是“指导”,并没有越过省纪委,这说明纪委办案仍有自己的内部程序。不越级、不插手,透露出纪委办案的“司法化”。
其次,以中央巡视组指导地方办案,这事本身的含义就足够耐人寻味。关心司法体制改革的人不会忽略今年7月高法发布的一份文件,即四五纲要。在这份纲要中,明确提出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司法的“去行政化”和“去地方化”。事实上,纪委也存在去地方化问题,尤其是在纪委垂直管理之前,基本人财物都受同级党委管。这样,如何能实现对同级党委的监督?中央巡视组被中央领导称为“利器”,这次的“指导”无疑开了先河,更加强调纪委的独立办案和去地方化。
十八大以来,中央拍蝇打虎,强力反腐,无疑赢得了民心。如何将反腐的红利继续保持,自然也需要更多的努力。这两则通报透露了王岐山领导下的中纪委的不少新思考,我们有理由对中央的反腐怀有更多的期待。(文/林亦辰)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