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9 07:20:03|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10月9日电 据中评社北京,近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访欧之行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悉,李克强将在10月9日至15日依次访问德国、俄罗斯、意大利。他还将在10月16日至17日出席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及相关活动。
在此次欧洲之行启动之前,李克强还曾在2013年11月25日至28日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在2014年3月底4月初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进行访问。
除了中国领导人出访欧洲之外,欧洲传统大国也纷纷到访中国。2013年12月2日,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谈。这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成立之后举行的首次中英总理年度会晤。12月5日,法国总理让-马克 埃罗访问中国。2014年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出访中国。
中欧之间的这种积极互动显示出双方不断提升关系的强烈愿望。尽管,在中国上一届政府执政时期,中欧之间的互动也颇为频繁。但与上届政府显着不同地是,新一届中国政府在制定对欧政策时既注意倾斜性,也注重平衡性。
简而言之,在中国的外交政策制定者看来,以往中国与欧洲打交道时,将大部分资源倾斜至欧洲的传统大国,希望以此带动中欧关系的快速发展。但事实上,这种不平衡的中欧关系缺乏持续前进的动力。
中国新领导层上台之后,一个显着的变化就是积极加强与北欧、南欧以及中东欧国家的交往,将欧洲至于亚欧大陆的地缘政治版图中进行交往。李克强在2013年11月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举行会谈时,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称,李克强访问欧洲,尤其是访问中东欧,是对中国和欧洲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补充,这将均衡与充实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随后也刊文“中国与欧洲”。文章称,中国此次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进行接触,目的在于补充与欧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弥补中欧双方停滞不前的关系和决策上的优柔寡断,为发挥新的政治影响力营造新空间。此次李克强出访欧洲,位于南欧的意大利也在出访名单之中,即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当然,在扩展新关系,打造更为均衡的中欧关系之时,中国新领导层仍然注重对传统大国的外交交往。此次李克强访问欧洲的第一站选择德国,这既是对德国总理默克尔出访中国的积极回应,也是中国将德国至于中国欧洲外交战略中至关重要地位的明显信号。
与以往中国领导人出访欧洲不同地是,此次李克强在访问完德国之后,紧接着访问俄罗斯。尽管俄罗斯也是欧洲国家,但中国领导人将其置于访欧行程之中,并且李克强还将参加亚欧首脑会议及相关活动,这些都显示出中国尝试将亚欧连为一体的战略考虑。
换言之,在亚洲的一端,横跨亚欧的俄罗斯将成为重要的连接点,而在欧洲一端,德国将承担关键的连接点。中国积极主动巩固,并发展与俄罗斯、德国的关系,更为深远的战略考虑莫过于将俄罗斯与德国之间广阔的亚欧大陆连接起来,激活这一地区的经济活力,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繁荣,维护这一地区的安全稳定。
而中国的这一战略考虑与俄罗斯、德国以及该地区的其他亚欧国家并不矛盾。长期以来,亚欧大陆的发展缺乏持续向前的动力,这不仅为该地区的潜在安全冲突增添了不稳定因素,也阻碍了中国与亚欧大陆国家的密切交往。尤其是在乌克兰危机的困扰下,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不断恶化。在此背景下,积极开拓这一地区的经济活动对于缓解该地区的潜在安全冲突不无裨益,尽管这一过程布满荆棘。
李克强 中国的外交政策 欧亚 中欧关系 社评 会谈 中东欧国家 法国总理 首脑会议 国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