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石油过剩危机再现 沙特决意避免重蹈80年代覆辙

2014-10-14 15:33:04|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10月14日电 据路透中文网报道,1980年代全球油价大跌时,沙特大幅减产近四分之三仍未能阻止油价下跌,惨痛的经历至今让沙特记忆犹新。这一次,沙特决心避免重蹈覆辙。

    回想1980年代时,现代石油市场还处在初期,对多数交易员而言,当时的石油供应过剩已经是遥远的记忆。然而这个话题最近又出现在同沙特官员与资深分析师的对话当中,分析师们认为,这一次沙特决心采取新策略以保护该国的中期市场份额,对于今天的决策而言,那时是决定性时刻。

    最近油价大跌25%至每桶90美元以下,但相比1980年代的暴跌仍不算什么,当时油价从每桶35美元跌至不足10美元。不过,许多分析师认为两者仍有相似之处,都是全球市场由供应不足转为过剩的转折点。

    30年前,1973年阿拉伯石油禁运以及伊朗1979年革命导致油价急剧上涨,损害了全球需求,而北海油田的发现则刺激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以外的石油供应。

    由于全球市场石油供应极度充裕,沙特采取了支撑油价的策略,将原油日产量由1980年的逾1,000万桶减少至1985-86年的不到250万桶。当时石油价格基本上由出口国决定,轮不到刚刚出现的期货市场。

    但其他产油国却并没有跟进,无论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还是英国和挪威等新兴石油大国,都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于是,油价陷入多年低迷,沙特也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出现长达16年的预算赤字。

    终于,沙特在1985年改变做法,采取增产降价的策略,虽然油市因此迎来最后一跌,但最终还是为逐渐复苏铺平了道路。

    “当时的重大错误就在于他们持续减产,试图以此支撑油价,但不管怎么做,油价还是不停地下跌,”Medley Global Advisors的分析师Yasser Elguindi表示。相反,他们本该去抢夺市场份额,趁着油价下跌,让“成本高的产油国关闭生产--这正是他们现在的做法”。

    上周沙特官员在纽约向石油市场人士吹风,告知该国政策发生转变,首次明确沙特准备忍受一段时期的低油价(最低可能到每桶80美元),以保持市场份额。 

(责编:刘国民)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全国多地遇“霾”触响警报(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对越反击战时期中国女兵照片首度公开(高清)

图片故事:环球小姐训练营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