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6 08:57:38|来源:海外网|字号:
是哪些因素造就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在“占中”最热闹的时候,美国政治学者福山的新著《政治秩序与政治衰朽:从工业革命到全球化进程中的民主》上市。
近年来,讨论文明崛起与衰落、政治制度改革与演变几乎成为国际政治学界的时髦,这一现象也折射了全球大变动中寻找定位、探索未来道路的急切愿望。
英国《经济学人》9月27日一期的书评引述了福山的话: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发生在中国的事情,正是这种传统在经历了一个世纪衰落后的复兴。中国共产党正在回到历史中去以证明自己,即便是没有西方的民主和法制的传统所带来的益处,他们也能创建一个有能力的政府。
《金融时报》13日刊登的英国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戴维 朗西曼(David Runciman)的文章标题是《福山的良治社会三要素》,作者认为福山的核心论点是: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需要三个构成要素:强政府、法治和民主问责,三者缺一不可。而最重要的是要把顺序摆对,民主并不是第一位。强政府才是。尚未获得实施有效统治的能力就进行民主化的政府无一例外地都会遭受失败。
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在最近的一篇评论中也引述了福山在接受他采访时说的话:“在制约权力之前,首先需要产生权力……政府不仅仅关乎制约,也需要提供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医疗和法治。任何能够提供上述所有服务的势力”——包括中国——“都能赢得竞赛,无论它民主与否……”
该劝说这些学生回到他们的课堂上去了。福布斯网站10月8日刊发了戴维·埃尔敦(David Eldon)的文章《香港还是中国的下蛋金鹅吗?》。作者希望在不久将来的某个时候,(“占中”的)学生们能够意识到,如果这种事情继续下去,他们会失去自己的未来。当然,他们也许有兴趣考察一下津巴布韦、乌克兰、埃及以及很多其他地方的“民主”——那里的抗议活动到最后都化为了一场徒劳。
就让美联社对也门危机的报道来为这一观点做个注脚吧。这篇10月12日发自也门的报道将2011年在也门发生的“阿拉伯之春”起义称作是一场“梦幻和浪漫的运动”,它结束了独裁者阿里 阿卜杜拉 萨利赫33年的统治,起义者们决心要把这个最贫困的阿拉伯国家改造成为一个民主的、现代的社会。“四年后,也门一片混乱”。
(注: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镜鉴(jingjianpd),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 |
美英 人的假设 占中 民主 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