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8 07:26: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一方面,基层选拔岗位占比较大,客观上影响了考生的报考热情;另一方面,也与近年来中央厉行转变作风,社会对公务员职业前景的期望值下降有一定关系。 |
2015年中央机关公务员招考(俗称“国考”)报名在10月24日已经截止。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报名通过审核人数达到129万人。据分析,“国考”报名出现近10年来的罕见情况,尽管招考职位为公务员公开招考以来最多,但通过审核人数比去年减少23万。不仅如此,129万的报名人数还是近5年来最低,而岗位的平均竞争比是58:1,为近9年来最低。
国考缘何“突然降温”
就在上一年度的国考前夕,还创下了152万人报名的最高纪录,平均竞争比则为70:1。对比之下,今年的报考形势确有“急速冷却”的势头。在批判了多年“国考热”以后,国考似乎“凉”了下来。
时评人胡印斌认为,这一状况的出现,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基层选拔岗位占比较大,客观上影响了考生的报考热情,比如今年招考职位中去西部和边远条件艰苦地区的占到六成以上。另一方面,也与近年来中央厉行转变作风,社会对公务员职业前景的期望值下降有一定关系。
《人民日报》10月21日的一篇青年随笔,也许更能反映当今青年面对公务员这一工作的心理变化。文章认为,若为了官威与发财来考公务员是“不靠谱”的。“权力寻租的想象,毕竟只是想象。且不说制度的笼子越来越密,腐败的成本越来越高,退一步讲,即使你经过千淘万洗,终于身居要职,并果然“伸了手”,还得想想,你承担得起那沉重的心理负担吗?”
《广州日报》先是从国家行政机构的角度来分析,认为国考降温有利于那些真心愿意为人民服务的有志之士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继而从社会分工角度来看,这也有利于科学、合理、高效地分配和利用人力资源。
国考报名“冷热不均”有所缓解
报名总人数出现了急剧的“降温”,但岗位竞争“冷热不均”依然是关注的看点。本届国考竞争最激烈的岗位,是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三处副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竞争比达到2625:1。
《楚天都市报》记者还比较了近4年的热门职位,发现最热职位均来自“国务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其中有3个职位的机构层级为“中央”级。该报道还引述专家的解读:相较于中央党群机关“除特殊职位外均要求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要求,“国务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系统中部分职位门槛并不高,且享受公务员同等待遇,对报考“中央级”职位的应届毕业考生来说,这样“曲线救国”进中央级别单位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南方都市报》的评论还提出,部分考生报考“采购岗位”有可能存在“灰色想象”,认为这个职位有“油水”。这恐怕符合大多数人的主观猜测。
《楚天都市报》为此也做了采访。一名熟悉政府采购机关情况的中央层级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认为,冲灰色收入来报考的人是想歪了。因为采购需要层层审批和签字,“一般工作人员没签字资格、没审批权,只是负责具体事务,寻租不太可能”,而负责人的行为也会受到相关制度约束和监督。在工资待遇上,采购中心的工资和其他机关单位同样级别的岗位一样。
尽管看上去值得吐槽,但《新京报》评论并不如此认为,其刊登的评论提出,报考扎堆,“冷”“热”不均可以反映出一定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倾向,但绝不能因此就断定这就是病态的。一线城市成就业首选,是每个国家都存在的现象。一线城市国考岗位大热,想来也很正常。大城市有更多的职位,更好的机会,也有可能获得更快的发展,无论是报考公务员岗位,还是参加企业招聘,这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不能因此就断定这属于“择业误区”。
另一个公开数据是,在创造了最高报名人数纪录的2014年国考中,最热岗位竞争比达7192:1,接近今年这一数据的3倍。可见,所谓“冷热不均”的现象在今年整体“降温”的大环境下也已有所缓解。换句话说,“热门”的没那么“热”,冷门也不再那么“冷”。
这种情况很难不让人想到反腐之因。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反腐力度,纠正“四风”问题,使得贪腐之势得以遏制,当官不再是谋财的“好生计”。以前考生热衷于国考,很多人都是看中稳定的待遇和弹性的寻租空间,如今法治趋于完善,监督更加严密,通过国考来“升官发财”的想法也没那么容易实现了。眼下,公务员考试“降温”至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借此让“公务员”这个词也回归其应有之义——为大众服务,而非追名逐利。(文/ 邱天人)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国考 油水 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