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31 09:30:08|来源:中国台湾网|字号:
发布者可以据此自己掌握信息的时间与节奏、决定内容披露的幅度与走向。无论是真心话或烟雾弹,传统媒体反正都会追踪报导,那何不先看看“大众如何反应”?有心人更懂得趁此进行社群间的“匿名造势”。社群媒体造就了“阶层属性接近”的复合族群,也会自行簇拥出新的各方意见领袖。舆论压力的“多层次深化”,在此正式超越了传统媒体模式,完成难以摧破的动态结构。
社群中需要时间耕耘,才能累积出话语权或影响力。连顶新与慈济无法回避“无良财团”的抨击,都是因为在社群中起步太晚,或还自以为可以沉默是金。网络社群的总数,比“选民、信众”还多更多,各种掷地有声的议论滔天难休,这种新的社群媒体舆论模式对台湾政治的影响,虽然暂时看不出方向,但是一定深远。
![]() |
社群,媒体参与,传统媒体